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最美中国戏》第二季:打开中国故事的传奇与浪漫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2022-11-11 11:10:54

2022年10月至11月,由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华传文化传播(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华远合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文化综艺节目《最美中国戏》第二季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北京卫视、咪咕视频及爱奇艺等平台完美收官。

本季节目延续了第一季“移戏入景”的理念,将戏曲演绎、研习的舞台搬到了旧时京城四大戏楼之一的安徽会馆戏楼。节目中的“颐和研戏社”由风趣博学的何冰担任班主,“开心果”王宁、“浪漫少女”吴宣仪、戏曲知识“小百科”裘识、“三好学生”李扬薇、“生活家”徐怡恒成为研戏社成员。不仅如此,节目每期都邀请到一两位来自文体领域的嘉宾参与研习,包括徐梦桃、保剑锋、隋文静、韩聪、袁姗姗、张颜齐、王丽坤、吴琼、李响、张光北。嘉宾们的研习不止停留在观赏,还与戏曲行头亲密接触,有时披挂长靠,化身巾帼英雄穆桂英,有时足蹬厚底,学习生行行云流水的足下功夫,还有的身穿旦角戏服,展现了戏曲水袖随动如波的唯美。

第二季八期节目选取《穆桂英挂帅》《长生殿》《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包龙图》《天仙配》《白蛇传》《龙凤呈祥》八大经典戏曲剧目。“颐和研戏社”成员们以现代人的视角,穿越到八个古代戏文场景当中,沉浸式探索中国传统故事的源流典故与文化内核,同时穿插小剧场表演,戏曲装置、行头的现场展现和讲解,以戏曲、戏说、戏剧、戏歌、戏舞融合的多种形式,打开了戏曲艺术的传奇与浪漫。

传奇

中国戏曲最突出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传奇性,“戏场关目,全在出奇变相,令人不能悬拟。”上古神话,六朝志怪,唐人传奇都是戏曲取材“出奇”的法宝。中国戏曲神话戏有着无限丰富的表现空间,上至天庭,下至地府无所不能呈现。仙女拂尘一挥,神仙就拨开云雾,看到了人间繁华;白蛇水袖翻飞,大水就奔涌而出,漫过了高高在上的禁锢与傲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民间传说的艺术园地里结出两颗硕果——黄梅戏《天仙配》和《牛郎织女》。两相比较下,两部戏无论在人物设定,情节走向以及故事结局上,都有相似之处。时至今日,很多人都将牛郎织女的传说与戏曲《天仙配》的故事混为一谈。在《最美中国戏2》第六期节目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亲自下场,为大家厘清了这个误会。

《天仙配》的故事出自“董永传说”,相传董永遇仙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但其书已佚。此外,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所写的《搜神记》中也有董永的相关记载。《搜神记》讲述天帝的女儿七仙女,被凡人董永卖身葬父的孝心感动,下凡与之结为夫妻,夫妻双双把家还。百日之后七仙女回到天庭。自汉代儒家奠定在社会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后,孝道伦理一直是儒家宗法的核心思想。到了唐代变文盛行,董永的故事开始由文字记载转向说唱文学而向民间流传,出现了敦煌本《董永变文》。宋代又出现了相关话本。元明时期,随着杂剧、传奇等戏剧形式的流行,民间艺人开始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

而在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女主人公是天上掌管纺织的仙女,男主人公则是被贬下凡的牵牛星,二人的结合遭到天庭反对,王母拔下一根金钗划出银河为界,勒令他们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天。西周时期,“牵牛”与“织女”只是两个星座的名字,二者没有人的灵性与情感,更没有什么爱情关系。汉武帝时,昆明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了牛郎、织女石像,隔河相望,使天上的星宿落在了地上,引发了人们浪漫想象。人们逐步为牛郎织女这两个相距甚远的星辰附会了爱情故事。《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曹丕《燕歌行》中的“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说明了当时已有诗歌化用牛郎织女神话故事来表达爱恋、相思之苦。

两部戏一个最初以宣扬尊崇孝道为主旨,一个源自古人对天上两颗星星的美好想象,但无一例外都以传奇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永恒经典。

白蛇传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最美中国戏2》第七期以经典神话传说白蛇传为主题展开,除了展现不同剧种的《白蛇传》,还扩展介绍了与故事相关的历史遗迹,借颐和研戏社数智学员尤子希之口讲述了杭州西湖畔雷锋塔的身世背景,从吴越王建塔到倒塌,再到考古发掘与文物重现天日,无不体现了白蛇传说的丰富性与历史源流。

白蛇传说的渊源说法不一,一说源自于唐代洛阳出现巨蛇事件,也有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或是源自夸大后的真人真事。故事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主要讲述修炼千年的蛇精化身为人与人类的曲折爱情。《白蛇传》是戏曲舞台上的名剧,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甚至包括木偶戏、皮影戏都有《白蛇传》的演出。节目介绍,如今京剧舞台上的《白蛇传》是根据剧作家田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改编的版本而来。这部戏中既有高难惊险的武旦双剑表演,也有考验青衣唱工的反二黄戏码。京剧四大名旦,都曾演出这部戏。

欣赏《白蛇传》不能总把“妖精”二字放在心里,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变化,戏曲中的白素贞形象不仅妖气全无,反而还带点仙气。剧作家田汉就在《白蛇传·序》中写道:“白蛇传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它最初还带着若干恐怖的色彩,慢慢地才衍变得更美丽,故事的主人公白素贞变得更可爱、更值得人们同情了”。

戏曲的改编演绎使白蛇传说在民间深入人心,传奇与现实逐渐融为一体。戏中的“惊变”情节保留了端午节喝雄黄酒以祛病除五毒等大量古代民间习俗,而在江南一带,过端午节的习俗甚至包含了逛雷峰塔和看《白蛇传》。当然,最让现代人记忆犹新的白蛇故事,是出自1993年版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这部剧的表演别具一格,大段的台词依靠唱的方式输出,演员的身段也受到戏曲表演风格的影响。

浪漫

若论世间何事最能体现“浪漫”二字,自然首推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坟前化蝶;《西厢记》棋盘挡身、情定后花园;《长生殿》钗盒相赠、月宫相会……都是中国式爱情的独特表达。《最美中国戏2》中,嘉宾们以这几部戏为研习对象,边看边聊边学,以现代人的眼光品读传统中国式爱情的浪漫。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戏曲向电影艺术形式大胆尝试的一座里程碑。1954年诞生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刻画了一个热情主动,俏皮可爱的祝英台形象。“十八相送”一段,她句句暗示对方自己的女子身份,直男梁山伯却完全不解风情。祝英台一气之下骂他是“呆头鹅”,梁山伯假怒,女孩又赶紧上前去哄。祝英台的妙语连珠与梁山伯的木讷憨厚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轻喜剧风格。这一情节灵动而活泼,简直复原了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场景。

提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浪漫元素,如何少得了那首享誉国际、百转千回的小提琴协奏曲——《化蝶》。小提琴模拟人声唱腔的滑音处理,让宏大社会背景下的叙事细腻委婉、丝丝入扣,轻柔婉转的旋律如同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摩挲着听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西厢记》自元代问世后,人皆争颂,“几于家置一编”,后世常演不衰。古代以才子佳人为主人公的戏曲作品大多以团圆为结局,自《西厢记》以来,书生的科举大多以状元及第为戏剧高潮。不过男女主人公私定终身的浪漫,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颇为大胆,遭到固守儒家礼教士大夫的深恶痛绝,乾隆时期还出现过官方针对《西厢记》的禁令。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洪昇呕心沥血十余载,三易其稿,充满传奇色彩的《长生殿》终于问世。这部剧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勾陈数十年历史,时而轻歌曼舞,时而刀光剑影,排场之盛,令人目不暇接。康熙皇帝看了《长生殿》演出后也连连赞叹,赏赐优人白银二十两,此后“诸亲王及阁部大臣,凡有宴会,必演此剧。”《长生殿》中的浪漫褪去了帝王嫔妃的森严等级,舞台上只有两个爱慕纠葛的灵魂,剧中呈现了贵妃死后,唐明皇无尽的后悔和思念,二人最终化作神仙眷侣,月宫相会。

传承

《最美中国戏2》每一期都以短片和历史视频形式向观众介绍一位戏曲界泰斗,例如《长生殿》中的梅兰芳、江南第一武生盖叫天、《红娘》中的荀慧生、裘派艺术创始人裘盛戎、《穆桂英挂帅》中的马金凤等,而在节目中担纲折子戏演出的都是目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作为《最美中国戏2》收官之作的第八期《龙凤呈祥》,更是邀请到著名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领衔出演。《龙凤呈祥》是京剧传统经典大戏,在京剧界被誉为“吉祥戏”,是人们在逢年过节必点的合家欢式剧目。

这样用心的安排,极大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意味。现场嘉宾们不仅是传统艺术的研习者、探究者,更是中国传统艺术血脉传承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节目不仅囊括京剧、昆曲、豫剧、越剧、川剧、婺剧、粤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华章,更融入现代歌舞与话剧,补全与丰满“最美中国戏”的全景概念。

作为联合出品方,中国移动咪咕公司除在内容编排和嘉宾设置上焕发传统文化之美外,节目还将科技融入戏曲,由咪咕数智达人尤子希担任“颐和研戏社”数智学员,和戏曲老师共同演绎经典曲目;结合AR技术,科技化呈现戏曲园林;同时通过移动云VR技术,用户可以全景欣赏最美戏楼。节目之外,中国移动用户在拨打电话通话过程中,如看到节目相关视频彩铃,按1#键,就能一键设置同款视频彩铃。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让戏曲更添风采。

北京老字号三元食品连续两季冠名《最美中国戏》,以三元品牌新鲜、高品质、创新的精神内涵致敬和弘扬传统文化,“看国潮好戏,喝三元好奶”,三元食品携手《最美中国戏2》共同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助力唱响“大戏看北京”“会馆有戏”等京城文化名片,体现了其作为中国乳业发展史的先行者、实践者和见证者的担当。

首席战略合作伙伴华润雪花出品的花脸啤酒,携手《最美中国戏2》共同诠释最美中国形。花脸啤酒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道路上,从戏曲艺术中汲取经典传统文化符号,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毅、厚重、婉柔、隽永等气质挥洒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高端、优雅、经典、非凡的品质融合在一起,赏至美国粹,品花脸啤酒。   

作为根植北京,为首都百姓服务、守护美好生活的品牌,首农食品集团携旗下众多老字号品牌依据“宴乐观剧”的传统习俗,为第二季每一期的戏曲故事定制了专属食单,在中华饮食文化和戏曲艺术之间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成为嘉宾研戏过程中一道别具风味的“风景线”。“戏无技不惊人”,首农食品集团携手《最美中国戏2》,以老字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技艺!

(文/周冉)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