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2-11-18 17:37:50
编者按:近期,本栏目推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对话十位北京市名校长系列报道”,聆听他们学习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和感悟,分享他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经验。今天对话的校长是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校长李伟。
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书记、校长李伟认为,二十大报告重申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了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把教育与科技单列,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进行讨论,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因此,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一系列论述,再次明确指出了教育在培养“人”与“才”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
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书记、校长李伟给家长做讲座
从“为革命培养接班人”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假期里,李伟走访慰问了学校的老领导。那位95岁高龄,曾被周总理接见过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地下交通员老校长陈力,拉着李伟的手,述说着当年周总理对办好学校的殷切嘱托:“你们的工作很重要,要为革命培养接班人!”正是这份深情嘱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培星人始终把“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接班人”当作自己一生的使命与追求。
李伟强调,“为革命培养接班人”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两句话,虽然提出的时代不同,文字表述也不一样,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立德树人就是要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将德育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把对人才“德”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李伟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0年来,近万名优秀的培星学子从这里起航,成长为祖国的建设者,也涌现出了一批院士、中央委员、将军、司令员等国家之栋梁,他们是培星学子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最好的榜样。
70年来,培星人始终牢记周总理的嘱托,传承创新,努力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与学校红色历史的挖掘、传承与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红色传承、“办更真的学校,做更好的自己”这一鲜明的办学特色。
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书记、校长李伟和孩子们
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的思想
李伟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提出并阐述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思想,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办学实践中,贯彻“人民至上”的思想,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师生发展,以人为本地做好夯基铸魂的基础教育工作,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质。
首先,立足人的发展,建立红色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一所具有70年红色光荣传统的学校,培星小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接班人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学校发展历史的前提下,传承培星优良文化传统,带领培星教师继续践行周总理“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殷切嘱托,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上提出的“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用红色校史引领全校师生精神成长。
第二,加强党的建设,创建“培星”党建品牌。2022年,学校以“传承红色基因,培理想之志,育信念之星;凝聚党团力量,培堡垒之实,育组织之星;引领作用发挥,培先锋之行,育党员之星;服务师生发展,培树人之能,育教师之星;创新育人模式,培课程之特,育未来之星”的“五星”培育,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努力践行周总理“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殷切嘱托,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逐步形成具有培星小学自身特色的红色党建文化。
第三,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通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国家“靠得住、指得上”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第四,立足服务改善,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在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带领干部、党团员、组长、骨干,示范引领,为有理想、有追求、肯付出的培星人铺路搭台,做好服务,营造积极阳光的幸福家文化。党带团、团带队,从红色校史、红色家书、红色家风为素材的微党课“三讲”活动,到发现美好与感动的“最美培星人”、 “我的育人故事”、“党员先锋岗”(政治使命我担当、困难面前我先上、各项业务我最强、爱校爱生我突出、温暖群众我能行)五项承诺等主题实践活动,提升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
进一步丰富办学思路
2022年1月,作为海淀区首批轮岗的书记校长,李伟来到了培星小学,该校是一所坐落在玉泉山脚下、与共和国同龄、具有浓厚红色历史文化的部队子弟学校。在海淀教工委、教委和培星小学干部教师的支持下,李伟很快进入角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她和干部教师们达成共识:从“办更真的学校,做更好的自己”入手,逐步形成“育更优的学生”的办学思路,通过创建各种平台,帮助学生实现“做更好的自己”这一目标。
学生们参加数学嘉年华活动
近一年来,李伟从课程建设、课后服务和文化浸润工程等三个层面稳步推进。
在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开展五育并举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能力、增趣提质。通过常态化、节日化的课程,将飞花令、诗词大会、整本书阅读、主人公大游行等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润心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将趣味游戏、学科讲堂、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融入数学的系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把听、说、读、写、演等渗透在每一节英语学习中,带领孩子感知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
此外,在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心理课程中,通过全员参与、趣味竞赛、节日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激发孩子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愿望。
在课后服务方面,从家长最关注的普惠性、培优性课后服务内容入手,丰富社团,提升品质。在原有社团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校的课后服务供给,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同时,培育一批特色社团,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精品项目,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学校利用家长的高知资源,发挥孩子们活泼聪明的优势,引进与之相匹配的激发潜能的科技课程、数学课程、体育课程、英语课程等,如信息学奥赛、航天创新、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机、小课题研究、武术足球、英语戏剧、英文诗词大会等活动,用“育更优的学生”丰富校园生活,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虽然这对培星来说是一个较大挑战,但我们有信心,老师们也很有干劲。
学校以校训为基,通过文化浸润工程,培养“道德与学识同发展,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思想和行为相一致”的培星学子。每天早上的升旗仪式,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只要听到国歌,不管走在哪里,都不约而同面朝国旗驻足行礼,这已成为玉泉山脚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伟最后强调,未来将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红色基因优势,继续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借助周边红色文化,创造性开展大思政教育。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植在每一个培星师生的心中,引导师生把一时的感动转化为一生的追求,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通过“健康、善学、负责、践行、创新”等五大学生关键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加强对“为祖国培养接班人”长远育人目标的定位和思考。用理想之志,培信念之星;用育人之能,培教师之星;用课程之特,培未来之星。
(陈达 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