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4-23 10:33:50
近日,以“古风新韵 潮游岭南”为主题的2023佛山(禅城)民俗文旅周在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上演。据了解,本次民俗文旅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禅城的城市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助力禅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奔赴“最佛山”的现代化禅城。
佛山祖庙庙会现场。禅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有300年的仁寿寺,500年的南风古灶,上千年的佛山祖庙,散落在禅城大街小巷的古籍地标与龙狮功夫、剪纸、陶艺等非遗技艺与行通济,北帝诞、华光诞等民俗活动,共同生长孕育成为佛山这座古镇的文化机理。”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在介绍禅城中表示,禅城是一座古今交融,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最能够讲述佛山历史的地方。
据介绍,佛山禅城是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享有“南国陶都”、粤剧发源地、南派武术中心、“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粤曲、武术、剪纸、木版年画、南派舞狮舞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行通济、北帝诞、粤剧华光诞、秋色欢乐节、陶艺节等活动源远流长。近年,禅城深挖旅游文化资源,让更多隐藏在镇街和村居中的特色文旅项目走出“深闺”,走得更深更远。
在4月21日举行的民俗文旅周开幕式上,禅城区首次对外发布禅城十大民俗品牌。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刘芳在做推介时表示,我们将佛山古镇灯会、行通济、龙狮闹元宵、游朱紫、文昌诞、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塔坡庙会、粤剧华光诞、佛山秋色、行花街等十大民俗品牌活动串联成珠,形成整体品牌,放大禅城民俗文旅效应,打造永不落幕的岭南民俗文化大舞台。
开幕式现场举行了多个区域合作签约,包括:佛山、香港、澳门旅游协会合作签约;禅城、南海、荔湾区域合作签约;祖庙街道和西樵镇合作签约,以及与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合作互访等,通过各层级区域文旅合作、互访,联手做旺旅游市场,推动地域文化交流。
开幕式后,举办了“最佛山 新精彩”禅城特色文旅考察活动,来自全国、全省的业界大咖、旅游平台、旅行社代表等,参观了梁园、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适安里片区、南风古灶、八号艺术码头、紫南村等,领略和体验禅城各镇街丰富多样的文旅资源,深入了解禅城民俗资源与鲜明特色。
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桂珍表示,禅城开展民俗文旅活动是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最好践行。
作为民俗文旅周的其中一项重头戏,4月22日,因疫情中断三年的佛山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火热重启。这是一项延绵了数百年历史、历久弥新的岭南民俗盛事,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庙会融合民俗节庆、非遗展演、旅游观光等元素,成为佛山最为耀眼的文化名片之一。本次庙会继承最传统的仪式,由“春祭祈福”“北帝出巡”“非遗展演”“非遗市集”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北帝出巡”的方阵共有10个,为历年之最。参与出巡有佛山本土的粤剧、十番、醒狮、功夫方阵,也有特邀的潮州英歌舞、贵州黎平侗歌、西藏墨脱民族歌舞方阵,还有十二花神汉服方阵,为市民游客献上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
“北帝出巡”只是庙会活动的开始,为期三天的庙会活动将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动。“北帝出巡”当天,约有6万多人参与。
“祖庙庙会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品牌活动,参加的不仅有佛山本地市民,还有众多外地游客。在庙会期间,展示佛山本土非遗,不仅能唤起本地人的乡愁情怀,更能让外地游客深入了解佛山,感受佛山文化魅力。”佛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嘉彦说。
据了解,本次民俗文旅周活动持续四天,实现借势引流,衔接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为禅城旅游高峰到来进行预热。期间,非遗技艺展演、特色演出、庙市等各项民俗特色活动精彩纷呈,“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禅城全域营造了浓郁的民俗节庆氛围。
据悉,禅城区注重放大民俗节庆的聚集效应,不断拓展文商旅融合空间,搭建文商旅“朋友圈”。先后推出了《佛山市禅城区“禅城好客”促消费活动落实方案》《佛山古镇加快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扶持办法》等政策大礼包,通过整合景区、商家、旅行社等力量,聚人气、旺财气,既让市民和游客在游玩中体验醇厚的民俗文化风情,又拉动了消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禅城区以此次民俗文旅周为契机,着力做大做热文旅市场,将旅游产业链拉长建强,推动旅游消费和旅游投资携手并进,加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消费中心,奋力向“佛山之心”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李建文 叶美群 强小莉 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