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王亚林:精神的力量 信仰的神性

来源:民生网2023-06-19 17:42:33

2010年,王天胜邀请笔者参观由他组织的“首届中国工笔画展”,他还特别强调那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性工笔大展,让笔者一定要出席开幕式。漫步在军事博物馆的东西展厅,众多题材各异的工笔画让人目不暇接。笔者除了关注特邀嘉宾的作品之外,也走马灯式地浏览年轻一代画家的作品。“一位手握画笔描绘敦煌壁画的都市女孩单膝跪在椅子上小憩的瞬间。”无意中扫了一眼,却一下子吸引住笔者的注意力,那淋漓斑驳的笔墨、那微妙和谐的色彩、那神形兼备的人物,还有那传统的敦煌壁画与现代都市题材的巧妙融合,无不带着超强的磁性吸引着笔者的情绪,让笔者的情绪随着笔触而跌宕,缓一下神,不由自主地记住了“王亚林”这个名字。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从没与王亚林见过面,那幅作品却始终在笔者的记忆里留存。

前些日子,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又一次关注到王亚林的作品,她居然画了那么多与敦煌壁画相关的作品,仔细翻阅,激荡的心境破天荒地进入了八大山人的艺术空间。

论笔墨,八大山人很好,但不及“四王”;论色彩,八大山人“墨分五彩”,很微妙,但不及恽寿平、沈铨、邹一桂;论造型,八大山人也不是清代画坛最好的,可是,八大山人对后世画坛的影响则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究其原因则是八大山人笔下所传递的孤逸、荒寒、凄楚、警觉的形神,无人超越,也就是说八大山人在某一个精神点做到了极致,而非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语言。在此微聊八大山人,笔者并非为了说明王亚林的绘画里也传递了八大山人那样冷逸的心境,而是,从王亚林的作品里,笔者看到了八大山人一样的极致,一种因精神力量而追求信仰神性的极致。

 

《大国之行·观自在》 240x100cm

翻阅王亚林的资料,笔者看到了她画里透露出质地洁美的实力派形象,也看到了她的生活照里展现着轻舞飞扬的现代都市女性。按照惯性思维,或者按照当代画坛的常见现象,王亚林应该追慕时尚工笔,才能凸显潮流,应该表现先锋艺术,才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可是,她偏偏不厌其烦地表现一个古老的主题——敦煌壁画。不可思议,笔者却看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纯粹坚守,那是精神的力量、那是信仰的神性。

事实上,很多画家都从敦煌壁画之中汲取营养,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意在锤炼笔墨、萃取色彩;常沙娜临摹敦煌壁画,意在提取装饰元素、借鉴表现形式,而王亚林面对敦煌壁画则把所观、所想、所悟灌注于精神需求,表现于信仰的神性,如八大山人一样一切都是为了表达心境,而每一位画家都有着不同的心境,这种心境有着高度概括的共性,亦有着独特鲜明的特性,谁把共性发挥到了极致,谁就会引起共鸣,谁把特性发挥到了极致,谁就会风姿绰约。显然王亚林正竭力奔跑在她的心境之中,她笔下,一个人物的造型、一处微妙的色彩、一抹相映成趣的意蕴无不在情感与心绪之间交融,然后,用一种象征性的形式去承载她那心灵之境,清水芙蓉一样,从当代画坛之中逐渐绽露。

《传·承》系列、《飞天》系列、《无界·心灯》《心·象》《古韵心音》《大国之行·观自在》《千秋福娃》……,王亚林的敦煌壁画主题,有鸿篇巨制、有盈尺小品,还有匠心独运的品堂整纸,一个又一个系列凝聚着生命的能量,犹如完成一个系统的艺术工程,充盈着一种气势,一种瞬间可以激活观者潜意识里审美本能的气势。

 

《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5窟  中唐) 264x520cm

很难想象,王亚林是为了在现代审美艺术之中故意融入传统表现元素?还是蒙受了某种神灵的启示,借助现代工笔画的表现语言去诉说她那缕缕不绝的心语,然而,笔者则通过她的笔触看到了虔诚地向往、执着地追求,还有情感生发于静心的性灵。

从王亚林的资料之中,可以看到,王亚林曾无数次如探险者一样跋山越岭地寻找敦煌壁画的原生色彩,她也曾如朝圣一般虔诚于敦煌壁画,心追人物神形、手摩线条色彩。久沁厚学,敦煌壁画的缤纷姿貌常常叩击她的内心、敦煌壁画的圣洁景观也成为她的精神图腾,让她向往。王亚林凝聚着全部的情感融入那片古老而永恒的艺术圣地,在那里,她感受到了艺术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风采,而那里淳厚深远的文化生灵也激发了她的生命能量,使她打开了一扇输出的路径,于是,血脉偾张的激情和充盈饱满的内蕴便澎湃而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

在《无界·心灯》里,纤细的玉手、晶莹的天珠、旺盛的心灯、神形各异的佛像;在《清水在心·敦煌系列之一》里,拈花祥云、万里江山、江河浩渺、天空无际,……,具象生辉于意象,王亚林剥去临摹写实的手法,以心性绘心境,通过象征的形式描绘出一个似若虚无,却真实可信的情感空间。清脱纯净的意境,空寂,却不虚、不灭,简淡,却远而有味。画面如说禅,而非禅,如说儒,而非儒,似言道,又非道,呈现出一种不立文字,无需多言,便直达本心的超然之境。画面无言,观者入意而生情,触及灵魂,温润人心。而《凌剑荷花》《初·探》虽然无敦煌人神,亦无敦煌景物,但意境亦为超然,从中看到了“信仰得乎寰中,精神却超于象外”的艺术张力,也体现了王亚林取材敦煌色彩、取材敦煌神韵而融会贯通的娴熟技巧。

 

《无界·心灯》 (纸本重彩) 160x100cm

王亚林2015年创作的《大国之行•观自在》如扣人心弦的经卷映入眼帘。画面之中,一群不同肤色的游客正在洞窟中观赏《九色鹿本生故事》,有若有所思者、有细品详观者、有静悟沉浸者。画中的人看画,心灵似若从“敦煌历史文化的内观外照之中”得到净化,看画者看画中人,心灵也似若同样得到净化,作品构图巧妙,深含寓意。而王亚林的表现手法则通过笔墨与色彩的融合呈现出壁画的斑驳脱落,使壁画的沧桑感给人一种面对真实的视觉感观,体现出“《鹿王本生故事》在时光的流逝中依然永葆完整肤色”的艺术效果。

“我陶醉于壁画变色的粗狂奔放、我沉浸于从重层壁画下剥出的唐画绚丽多姿、我也被古代无名画师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所折服,那些精美华丽、极富色彩艺术魅力令我驻足、激动不已。在那里,我似乎远离了某些世俗的束缚、远离了某些功利的思想,我也似乎平静了因快节奏生活变得浮躁的心,甚至整个世界因此而平静,仿佛能听到飞天委婉动人的歌声和美妙悦耳的天乐之声。”王亚林如是感慨。是的,王亚林生长生活在敦煌,举世闻名的敦煌瑰宝为她提供了精神的净土和文化的滋养,尤其当王亚林看到世界各地的游客如朝拜者一样参观莫高窟,她都会内心澎湃,她由衷地为敦煌艺术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感到自豪,并因自己是一个敦煌人而感到荣幸,所以,敦煌壁画的每一个艺术元素都给她带来无穷无尽的表现欲望和冲动,从临摹到创作,从自发到自觉,外因交织着内因,她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几十年的时间里,她临摹了大量的壁画,也创作了大量的诸如《大国之行•观自在》的作品。

《大国之行·观自在》《传·承》系列等作品,敦煌壁画只是作为一种元素表现出来,却占据了整幅画面,营造出一种极具悠久艺术魅力的氛围,给人一种精神领域的艺术永恒,然而,王亚林却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物的神性,并大胆地以此作为画眼,可是,画面并不牵强,而是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敦煌壁画的传统元素辉映着现代写实的具象人物,形成一种呼应关系,有抽象构成理念、有写实表现风格,还带有一定的浪漫色彩。想必,这种大胆的融合,不是理论可以讲得明白,也不是说说就能答疑解惑,而是通过不断感悟和大量实践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似若在笔道之间、在色彩之间、在人物的一举一动之间都带着心灵的感应,仿佛正在默默传递一种愿望、一种期许而永恒的愿望。

透过王亚林的作品,可以看到,除了原始的呈现敦煌壁画之外,她还将其“深加工”充分运用到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之中,并将时代性、文化性、人文关怀三大元素考虑进去,然后,借用敦煌的符号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时光穿越之感。敦煌莫高窟壁画之所以能够历时千年而色彩依然绚丽,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古人大量使用了当地的天然矿物色。敦煌天然矿物色的斑斓、晶莹之美具有独特的色彩魅力,以敦煌矿物颜料绘制的敦煌壁画能更加清晰地表现出绘画的形、色、肌理,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官和触觉效果。那么,运用现代表现手法,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之中,充分发挥敦煌天然矿物质的特性,使画面产生时空感、厚重感,进而突出本土意识与内在精神的形式美,从中以期让自己的作品能触动观者的心灵,并在观古照今中唤醒美的力量,更好的去诠释敦煌壁画之美,敦煌艺术之妙。

毫无疑问,这些作品,王亚林放逸主观情感去神游,用“心”去画,用“心”去体会,让造境艺术生发于心源,并以一颗真诚的心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理解、概括、提炼,从中抽离出具象、意象、写实、抽象等表现元素,然后,通过娴熟的技法把形、光、色、线等现代艺术语言巧妙地融入敦煌壁画之中,悄无声息地使敦煌壁画和现代构成元素交相辉映,既凸显出敦煌壁画的千古神韵,又带来了新时代的新感觉;既激活了敦煌壁画的审美视觉,又以极致的方式实现了自我的艺术创造。

 

《心·象》 266x150cm

然而,就极致而言,学术界、画家圈早已引起重视,很多画家也都为此做过努力,甚至在某一个时间内作为努力的第一选项,可是,由于缺少内在动力、缺少精神支撑,要么走偏了、要么放弃了,鲜有坚定者、彻底者,所以,当代画家被冠以“浮躁的一代”。反观王亚林,20多年的时间里,她默默地实践、无声无息地探索,心无旁骛,只为某一种精神的极致,不管是艺术形式、表现技法、材料研究,还是精神内涵、价值取向,她都凝聚着“精神力量”而追求“信仰神性”的极致,为“浮躁一代”的当代画坛注入一股涓涌的清流。

王亚林以澎湃的激情凝聚着“精神的力量”,追求着品高志雅的“信仰神性”,默默彰显着情感之聚、智慧之妙,同时,她还常年研究绘画颜料,躬耕求索,不知疲倦,当然,她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她不愿意独享,她深知登临高峰是时代托起的基石,于是,她开班授课,从事教学,不辞劳苦,废寝忘食,她愿意把几十年探索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传授给更多致力于追求极致的艺术家,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效应为他人带来借鉴和参考。

(文/桑干)

艺术家简历:

王亚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酒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敦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非遗敦煌石粉彩绘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