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乡村治理与人才振兴”调研活动在河南新乡举行

来源:民生网2023-06-25 11:32:45

6月22日,“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乡村治理与人才振兴”调研活动在河南新乡翟坡镇东大阳堤村(朝阳社区)举行。调研活动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组织,河南省新乡市乡村振兴局、新乡县人民政府协办。

国务院参事、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国家首席农经专家,农业农村部原正司级巡视员、研究员关锐捷,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特聘专家刘晓山,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审查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主任魏玉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鞠荣华,以及新乡市副市长刘军伟,新乡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征元,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新乡县委副书记、新乡县人民政府县长李绍青,新乡县委常委、翟坡镇党委书记黄岩,新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豫、副局长李兴科等领导和专家参加调研活动。

座谈会现场

近年来,新乡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人才振兴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了一批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本次调研活动旨在分析、提炼新乡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和先进经验,助力新乡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向全国推广、宣传新乡的经验和做法。

当天,调研组在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开展实地调研。据了解,该村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围绕“四治融合”,巧用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法,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好村“三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志愿服务三支队伍;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有效监督机制五个机制,走稳“党建强、产业兴、文化活、民心聚、群众富”的乡村振兴之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大阳堤村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到如今远近闻名的文明富裕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基层党建示范村”等荣誉。

实地调研考察后,调研组与新乡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在东大阳堤村举行交流座谈。座谈会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执行副总编辑陈文波主持。新乡市副市长刘军伟、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分别介绍了新乡市、县两级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和人才振兴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新乡县东大阳堤村、杨堤村、大召营村分别介绍了各自发展情况。

调研组认为,新乡坚持“城乡统筹、镇村一体”理念,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乡村建设,探索形成了“科学化规划、专班化运作、项目化推进、标准化实施、系统化统筹、全员化参与”的乡村建设“六化工作法”,再加上“数字赋能”,有力推进创建工作落实,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也对其他地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于康震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三支队伍、三种人”。三支队伍,即一支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一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业农村科技队伍,一支有情怀的农村社会事业队伍;三种人,即懂管理、会经营的集体经济带头人,靠劳动致富的能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农人。

杨志明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城归创业”》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他认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力量,数字赋能农民工返乡创业正成为“新城归”的有力支撑。杨志明结合现实案例介绍,一批“城归创业”的智能制造品牌企业,正在形成数字乡村新动能的支柱板块,使“企业城归”“产品城归”向“数字城归”“智能城归”跃升。

关锐捷、刘晓山、魏玉栋、鞠荣华等调研组嘉宾也结合新乡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人才振兴等方面分别进行交流发言。

座谈会上,还进行了“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调研基地”授牌仪式,东大阳堤村将成为《民生周刊》杂志社今后一段时间内在乡村人才振兴领域持续、动态的调研点。

(万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