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6-25 17:14:26
当梳理中西方美术史时,总有人说:“梁楷创造了大写意泼墨,崔白‘体制清赡’打破了‘徐黄体系’的垄断地位,徐渭、八大、扬州八怪等名家如何突破、如何创举;西方油画的古典风格、浪漫气质、现实主义、立体视觉等形式如何如何具有开拓精神”。写作者长篇累牍,几十万字,并不知其味,读者也云山雾罩,晕头转向,所以很多论文,写就写吧,反正没有人看。事实上,那些传统名家也未必明白自己怎么就开了先河?而当代画坛,谁都认为没有大师,却说自己必将成为“丰碑”,并找出几十万字的必然性,可是,画画是美的视觉,美就是美,开创了美的形式才能成为开创者,并把这种美的形式做到极致才能成为标杆、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大师。
弯弯绕地聊此几句,并非为了蹭“大师”一词,韩美林也常常说自己只是“大师傅”,一把刷子,五颜六色的配料。
“大师傅”韩美林却刷出了美的新形式、刷出了极致的美的新形式。
“一丈二的马屁股,用毛笔行吗?”韩美林选择了刷子,刷出了浓、淡、干、湿,也刷出了气势奔腾、张力四射。如《唐朝名画录》里的王墨:“或挥霍扫,或淡或浓,应手随意,宛若神巧”。
绘画本是视觉艺术,即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也需要“清脱纯净,妙造其极”。尤其社会发展到今天,殿堂风、装饰性、冲击力成为百年时代之宠,由此,艺术既要温润心灵、启人心智,也要夺人眼球、富有感染力。
如果一个画家还一味画梁楷、法常、陈淳、徐渭、八大、石涛,打着“继承”的旗号,摹古、泥古、强说古,不说那一座座极致的高山今人无法超越,即便超越了某位古人的笔墨,又有何意义?难不成以今人视角看今人嚼前人剩饭,吃相绝对难看,复印一张古画,不更有意义?试想一下,如果传统某位名家不生活在他所处的年代,他还有价值吗?清初八大、石涛若早生50年,或者晚生50年,他的画会流传下来吗?被时人称为“瞎画派的印象主义”如果早出现50年,或者晚出现50年,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所以,当代画家也应该“笔墨当随时代”,用墨挥洒出这个时代的精神、用丹青绘出这个时代的生活,才有价值。纵观中西美术史,任何一个100年都会产生几位名家,“当代画家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需要巨匠,也能够产生巨匠的年代”。那么,这个百年的美术阶段也应该有这个时代的高标,而放眼画坛,谁是英雄?
韩美林堪称艺术狂人,他的生肖系列,一组又一组,一个又一个,而且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个想法推倒另外一个想法,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多创意,也不知道他怎么那么有激情,不知疲倦,乐此不疲。每一个生肖他还设计出几十种可能,每一种可能他也都能实现一幅画的创作,形态各异,各臻其妙;韩美林的雕塑,母子情、动物意,神仙像、玉女神,民族风、时代潮……,有的玲珑雅致、有的楚楚动人、有的彪悍霸气,当然,还有给他招来骂名的“荆州关公像”,无不凝聚着情感、无不倾注着心血;韩美林的天书,应会感神而悟对神通,迁想妙得而古今独立,缥缈的意象,气脉相连,风神激荡,如鬼斧神差,似雷电交加,而飞动的具象,人、神、兽,交相辉映,天机暗含,神形飞扬。那布局好像对景写意,却通了神,那点线似音符跳跃,婉转悠扬,扣人心弦。天书如画,画里有音,音尽其妙。可以不认识他写的是什么字,可是,落笔如惊雷、施墨如泉涌的气势一定震撼人心,也可以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可是,满纸烟云、披图可鉴的意韵一定触及灵魂、温润内心。当然,韩美林的生肖、雕塑、天书,也可以咬牙切齿地骂上几句。
“韩美林用刷子,弃用毛笔,偏离了传统”;“韩美林工艺出身,根本不懂中国画”……。网上有一些骂韩美林的“专业户”,那些“专业户”有想成为韩美林而无能为力者、有看到别人精彩而妒火中烧者、有蹭热度而吸引注意者……。
谁能确定“天衣飞扬”的吴道子画壁画时用的工具一定就是毛笔?高其佩、潘天寿的指墨画用的是毛笔吗?韩美林使用刷子画画颠覆绘画本体了吗?背离了审美精神了吗?显然没有,他只是用一种新的手段创造了一种新的美的形式而已,而绘画性依然恪守着主流正脉之道,绘画形式也依然遵循着“美美与共”的原则,但是,他的绘画性和绘画形式所产生的影响却是革命性的,如果就此系统阐述,可以写出几十万字的论述,然而,最为直观地就是韩美林用刷子刷出了笔的一切,如笔的书写性、笔的塑形线条、笔的骨力气韵,还刷出了笔所不能表现的领域,如空间构成、均衡韵律等意象美学,更为重要的是:韩美林的绘画、韩美林的天书无粉本窠臼,也无时人浮躁,更不程式、不套路、不流俗,而师心独见,生动鲜活,既有别于古人,又有别于今人。
韩美林的刷子刷的游刃有余、刷得炉火纯青,他也刷出了一种极致,他的奔马,脱缰解锁,风入四蹄,奔赴绝尘;他的牛,筋强骨健,体硕神炯,似有“老骥伏枥”之志;他的猫、狗,或动,或静,或憨,或巧,活泼可爱,八面生动,一个个落笔率意,神形俱足……。
韩美林科班工艺,画过瓷、做过装饰、学习过设计原理、研究过色彩美学、考究过民俗风情,也经历过被批斗的苦难岁月。如果不是工艺出身,韩美林的刷子也不可能刷出“七十二变”,如果不是工艺出身,他也不可能把剪纸、贴画等民间艺术天衣无缝地表现于创作,更不可能把设计、色彩、构图等多种美学合理巧妙地生发于心境。当然,如今,韩美林足迹遍布了世界各国,眼界搜尽了中外古今经典,技法融通了众多艺术形式的神髓,他也进入了化境状态。他可以一边画画,一边与满座宾朋海阔天空,纵情聊天,而刷子挥、洒、扫,时而疾风骤雨、时而兔起鹘落、时而神龙出没,“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刷出了苍秀,刷出了春泽、秋风,也刷出了无法有法、乱中至极的具象与意象。那意象不似之似、以形写神,却能安、能奇,愈安愈奇、愈奇愈安;那具象悟对神通,放笔直取本真,却搜了妙意、创了真情;还有那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磅礴气势,在有我无我之间,得乎寰中,超乎象外……,这一切无不呈现出“会通之际”“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笔者没见过韩美林写天书、做雕塑的状态,想必那是另外一番场景,因为天书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需要独居书斋,涓涌抒缓,浅吟低唱,而雕塑需要远观近查,左右对比,才能雕出精神、塑出乾坤。
也许正是因为工艺出身,韩美林有着放眼世界的审美视角、有着因放眼世界而广纳百川的心境。日本葛饰北斋借鉴了南宋马远的绘画元素、印象派先驱马奈借鉴了中国和日本的绘画元素,毕加索、马蒂斯、蒙德里安……,哪一个位艺术名家不是在时代之变中广收博取而融汇一体的?事实上,但凡“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无不是娴熟技法与开阔心境的结合、无不是“器道并重”的完美呈现。虽然技法承载着心性、想法、创意、精神,然而,如果没有质地洁美的内心,再好的技法也毫无价值,没有广纳百川的心境,创作源泉就会枯竭,再好的技法也毫无用处。纵观韩美林的艺术,那包罗万象的雕塑、那各式各样的绘画、那天马行空的天书……,韩美林枯竭过吗?80多岁的韩美林像朝气蓬勃的少年,有着用不完的劲、有着丰富的想象、有着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在韩美林的雕塑、天书、绘画之中,笔者看到了岩画的因子,那是对远古文明的致敬,也是让“历史遗存活起来”的生动体现;也看到了流美的线条,那是情感倾注于刷子划过的心性;还看到了李杜的激越、五柳先生的世外桃源,那激越是他“神飞扬、思浩荡”的精神气质,那桃源是他“澄怀味象、含道映物”的道场。
不过,骂韩美林者还有一些画道同仁,他们确实看不懂韩美林的画,更看不懂韩美林的天书,因为,那些同仁内心是封闭的、思想是固化的、创作是懒惰的,他们只会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事实上,笔者也如那些画道同仁一样,也看不懂韩美林的画,可是,他的画、他的天书、他的雕塑能给笔者带来视觉享受、带来心灵慰藉,笔者满足了,也足以滔滔不绝,言犹未尽。
也许韩美林压根儿都没有想过成为大师,但是,他确实做出了属于他的极致,很多人都想学,却只能望洋兴叹。
(文/桑干)
艺术家作品欣赏:
水墨画动物《牛》 尺寸: 123x260cm 年代:2015年
《天书》 尺寸:423x270cm 年代:2010年
《天书》
雕塑作品:《母与子》(青铜)尺寸: 112x80x8cm 年代:2001年
城市雕塑作品:
《克拉玛依之歌》尺寸:高58米 材质:不锈钢 地点:新疆克拉玛依 年代:2015年
《良月流晖》 尺寸:高20米 材质:青铜、大石 地点:浙江良渚 年代:2020年
《钱王射潮》 尺寸:长48米,宽15米 材质:青铜 地点:浙江杭州 年代: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