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8-05 12:20:57
8月4日,主题是为“浦江葡萄,甜美味道”的2023浙江•浦江第十六届葡萄节在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横山村举行。
本届葡萄节得到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江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金华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据了解,本届节会的精彩内容有开幕式、“请进来”“走出去”、香港美食展览、浦江葡萄上亚运会、“家乡的甜蜜”乡贤回馈等系列活动。本届节会旨在全面宣传、推介和展示“浦江葡萄”品牌文化,持续提升浦江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浦江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北部,县域面积920平方公里,辖7镇5乡3街道,共有244个行政村(社区),户籍人口40万。近年来,浦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浦江历史源远流长。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置浦阳县,五代吴越天宝三年(公元910年)改浦阳为浦江,已有1800多年历史。民国38年(1949年)浦江解放,隶属浙江省金华专区(初称第八专区)。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浦江县建制,除梅江人民公社(相当于区)行政区域划归兰溪县外,其余行政区域并入义乌县。1966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浦江县,并入义乌县的原行政区域复归浦江,县城在浦阳镇,属金华地区。1985年6月地区改市,属金华市。2017年,联合国地名组织授予浦江“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浦江人文底蕴深厚。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诗词之乡”等美誉。有距今万年的稻作文明“上山文化”,成功举办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研讨会,明确了上山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遗址的彩陶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上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古界泰斗严文明分别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远古中华第一村”。有距今千年、十五世3000余人同居不分家的“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素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168条《郑氏规范》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家规”栏目首期推介。有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结社“月泉吟社”,现存我国“最早的诗社总集”——《月泉吟社诗》。名人名家辈出,古有南宋诗人方凤,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东渡日本的高僧心越禅师蒋兴俦等。近现代有曹聚仁、张世禄、石西民、洪汛涛以及吴茀之、张振铎、张岳健、方增先、吴山明等。1941年蒋介石为祝贺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所送的《百鸽图》,为浦江书画大家张书旂所作。
浦江生态环境优美。浦江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被明代文豪宋濂称为“天地间秀绝之区”。全域51条支流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浦阳江入选全国首批7个美丽河湖(港湾)优秀案例。“五水共治”工作群众幸福感连续5年排名全省前三、全市第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5年排名全省前列,连续8年捧获省“五水共治”大禹鼎,获评第十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城镇环境类)。借助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境内有仙华山、神丽峡、白石湾等众多景点,被命名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新光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虞宅乡获评省级风情小镇,“茜溪—上河”线路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
浦江块状经济明显。浦江特色产业众多,有“中国水晶之都”“中国挂锁之城”“中国绗缝家纺名城”之誉,已基本形成服装、针织、水晶、制锁、绗缝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带,其中水晶、挂锁以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全国最大的产品集散地。近年来,浦江坚持“工业强县”首位战略不动摇,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招引培育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获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目前,全县规上企业536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1家。伯虎链条获评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万赛股份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丰安齿轮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梅花锁业等34家企业获评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5年来,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试点县、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目前全县共计建设省级电商专业镇5个、专业村23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和省级直播电商基地各1个。
浦江农业特色鲜明。浦江物产丰腴,名优特水果产品众多,是“中国巨峰葡萄之乡”“中国香榧之乡”“中国桃形李之乡”。浦江葡萄在鼓起当地农民钱袋子的同时,正让越来越多的人分享甜蜜。“葡萄何来自西极,枝蔓连云引千尺。”浦江种植葡萄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嘉靖《浦江志略》(卷三·物产)载有水果15种、干果5种,其中就有“葡萄”。清乾隆、光绪及民国《浦江县志》物产中也均有“葡萄”记载,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1985年,葡萄在我县开始推广,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过30多年的栽培摸索和新技术推广,我县现已形成以巨峰为主(占80%以上),辅以阳光玫瑰、夏黑、美人指、天工墨玉等3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的葡萄产业。为推动葡萄、高山蔬菜、茶叶、香榧、花卉等“五大”亿元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浦江县成立“五大”亿元产业办公室,设立3500万元农发资金,加快资源要素聚集。2022年出台《浦江县扶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全县层面系统性提升产业发展规划,每年投入葡萄相关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达2000余万元,推动“小葡萄”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2022年葡萄总产量12.25万吨,产值13.42亿元,带动1万多葡农户均收入超11万元。全县蔬菜播种面积7.78万亩,产量12.61万吨,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2.87%。培育发展大塘高山番茄村、裕民茄子村等“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三分六统”模式经验获省市级领导批示肯定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广,建有示范基地10个。茶叶面积3.98万亩,产量1025吨,产值9860万元。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檀溪、大畈、虞宅、杭坪、花桥、中余、前吴等7个乡镇),主栽品种有中茶108、浙农117、龙井43、安吉白茶、黄金芽等,茶叶品牌有浦江春毫、浦江春露、东坪高山茶、沁心茶园等。2022年金玉红荣获第十二届中茶杯鼎承茶王杯“金奖”浙茶杯优胜奖、兴檀茶叶参加第十一届“中绿杯”名优绿茶评比获得1金2银。香榧面积3.8万亩,其中集中连片规模基地面积1.5万亩,累计投资2.8亿元,从业人数3000余人,规模100亩以上的香榧基地24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综合示范基地3个,省级精品园5个,省级种质资源库1个。全县花卉种植面积1500亩,产值5000万元,涵盖杭坪镇、檀溪镇、虞宅乡等多个山区乡镇,花卉种植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实现50万元以上,花卉直播销售势头强劲,以芍药花为主的“花样”经济带逐步形成。
2023年以来,浦江农产品以浦江葡萄为第一突破口,聚焦市场、物流、科技、模式等方面多管齐下,着力做好“地瓜经济”“土特产”宏大文章,力争打造浦江土特产发展示范新样板。开拓内外市场。对外,首个浦江葡萄出口香港订单成功实现签约发货;8月浦江葡萄将首次参加香港美食博览会;新加坡客商加量复购。对内,举办“浦江葡萄 萄醉云南”2023年浙江浦江葡萄昆明上市发布活动,拉开浦江葡萄与优鲜美佳战略合作的序幕,优鲜美佳所有线下门店将承接浦江葡萄500吨销售量,西南地区市场正式打开。畅通销售路径。浦江县葡萄出口基地已建成4个,正在创建2个,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今年,浦江县人民政府与金华海关签订出口农产品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浦江农产品出口服务更优、层次更高、领域更广;浦江县靓松家庭农场与浙江留连营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协议,浦江县供销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绿叶农产品初加工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协议,浦江县葡萄产业农合联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浦江县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浦江葡萄物流、销路进一步打开通道。深化科技赋能。在与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刘俊团队合作的基础上,今年浦江县人民政府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省首创研发推广适合大棚葡萄生产的“管道喷雾高效植保系统+臭氧水替代农药技术”,该应用让大棚葡萄打农药效率大幅提升、农药成本每亩减少300余元。目前全县设施葡萄机械化水平71%,大棚设施化率98%,均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发展模式。浦江县农业农村局与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张国有教授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在葡萄领域深化推广“三分六统”产业经营管理模式;浦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与浙江农合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浦江葡萄产业交易结算系统开发合作协议,葡萄价格愈加规范、透明、公开。将葡萄种植纳入“浦江老师傅”培育机制,通过挖掘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带动帮助一批农民群体增收致富,以稳定的“传帮带”机制,力争入库培养的农民平均收入比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4%以上。
浦江葡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浦江盆地中部,呈现以黄宅镇、浦南街道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区域化栽培特色。浦江葡萄依托独特的盆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近几年大力推广标准化、机械化、设施化等种植技术,广泛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倡导葡萄秸秆粉碎还田等生态种植模式,重点推行葡萄生产控产提质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加强整建制葡萄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还在全国首创了葡萄价格指数综合保险,为浦江葡萄精品、高效、优质战略提供有效保障。浦江葡萄以其绿色安全、口感好、色泽佳、甜度高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国内外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每逢葡萄产季,各地客商云集,订货络绎不绝,市场销售前景一路向好。
火热八月,浦江葡萄又迎大丰收,也迎来了“火热”的销售季。市场是葡萄产业发展的关键,浦江在打造精品葡萄的同时,积极拓展浦江葡萄销售市场。多年来,浦江始终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市场运作。自2008年起,浦江县政府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和省供销合作社每年联合举办葡萄节;2016年,浦江葡萄成为G20杭州峰会主供葡萄;2017年,浦江建立了全省首个葡萄出口基地,以每公斤144元的价格成功打入新加坡;2018年,继续拓宽国内外市场,进军韩国、马来西亚等地;2019年,浦江葡萄出口迪拜,海外市场出口持续走强。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浦江葡萄出口市场由外转内,国内主销城市从杭州、上海等地,由北到南拓展至北京、山东、合肥、武汉、长沙、南昌、广东等多个城市,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22年,浦江县举办“云上葡萄节”,共吸引了超11万人次在线观看,用实力为浦江葡萄“圈粉”无数,“互联网+销售”新动能持续迸发。
品质就是保证,质量就是市场。2015年开始,浦江按照“产销可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建立了覆盖县、乡、生产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016年,先后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的创建。目前,已有28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涉及面积35000余亩,浦江葡萄从此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该追溯系统能实现企业内部农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各主体可自行添加、维护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数据。企业主通过简单的按键和刷卡就能做到农资出入库、农事生产过程数据的快速记录。对生产过程信息进行上传,建立起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可实现从环境监测、投入品使用、农事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测、流通销售、溯源查询等环节的全程可控制。同时,积极引进中国农学会葡萄会长刘俊研究员团队,并于2019年6月在靓松家庭农场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021年以来,浦江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不断深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2022年与浦江人民银行、农商银行签署金融服务合作战略协议,把追溯体系建设纳入农业经营主体普惠贷款基础条件,2023年将追溯体系建设纳入“浙里食安”民生保障体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筑牢了浦江葡萄质量安全屏障。
浦江葡萄生产组织化程度高,全县现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561家、种植户1万多户;拥有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6家;37家葡萄企业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纳入组织化管理的葡萄面积已超过4.5万余亩。浦江县葡萄生产技术名列全省前茅,国家葡萄产业技术杭州试验站在浦江建立示范点,新品种和新技术有了先发优势。出现了如黄宅镇蒋才文村、曹街村等一大批葡萄种植专业村,同时也涌现了如靓松家庭农场、圣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科技示范基地。
近两年,浦江葡萄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加快数字化转型,创建全市首个葡萄“超级农场”,降低农事失误率90%以上。打造葡萄产业大脑、智慧葡农“一键通”等省级应用,其中葡萄产业大脑获评2022年度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创建11个数字植物工厂,打造11个葡萄“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建设完成1200平方米葡萄专业智慧物流中心。
浦江葡萄产业自成一体的发展模式,也使浦江县成了全省5个参与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建设的县(市)之一。2013年浦江被授予“中国巨峰葡萄之乡”称号,“浦江葡萄”地理标志获农业部登记保护。2017年获全国葡萄三产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中晚熟葡萄金奖。2019年,浦江葡萄荣登全国区域公共品牌百强县。2021年成功注册“浦江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着浦江向实现品牌富农、助力乡村振兴迈出了重要一步。2022年,“浦江葡萄”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正式发布,吉祥物“淘萄”亮相。2023年,浦江葡萄入选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成功创建全县首个“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浦江县入选浙江省“浙农码”赋能公用品牌建设行动十大试点县之一,持续激发品牌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和“浦江葡萄”品牌的唱响,省内外游客纷纷前往浦江,开展浦江葡萄风情农家游。游客可采摘甜美葡萄、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感受乡村自然气息,体验浓郁的乡情民俗。为提升旅游的品位,黄宅等乡镇在葡萄专业村、葡萄基地以及果园、村庄、道路沿线,巧妙结合“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示范点建设,打造彰显浦江文化特色的综合展示点。充分利用葡萄基地规模大、品质好和周边生态环境好、水塘水库多的优势,开拓乡村旅游项目,推出葡萄观光一日游、垂钓、采摘葡萄、品农家菜、乡村野菜等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葡萄的综合效益。每年葡萄节前后,来浦采摘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2022年吸引外地游客5万余人次,采摘葡萄200余吨。
(付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