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新村建设开启村民幸福生活

来源:内江日报2015-04-01 16:05:27 新村 村民

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两旁,成片大棚蔬菜瓜果、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环绕着具有浓郁川南特色的民居……这是日前笔者在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新农村综合体看到的情景。

“早就盼着住上新房子,儿子娶媳妇后,就可以住新家咯!”每逢遇见村干部何玉明,正子村8组村民邹火明就忍不住“打探”新家建设情况,言语里透露着对新房的期待。

“这么漂亮的新家,大家都盼着早点入住呢!”何玉明高兴地说,目前,赵家坝新农村综合体已基本建成,村民们即将入住。“医院、幼儿园、农村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生活在这里肯定很幸福!”

赵家坝村民心中洋溢的幸福感,源自于我市实施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

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2014年,我市坚持统筹城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创新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丘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模式,新建和改造提升新村聚居点123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40个,4个新农村综合体完成主体建设。完成了威远县、隆昌县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年度建设任务,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完成市、县(区)级新农村示范片各1个。

在建设过程中,我市注重突出新村特色,探索保护乡土元素,推广“新建、改造、保护”结合模式建新村,注重古树、古井、古屋的保护,保护修缮传统民居755户,突出丘区川南民居的特色,改造提升和保护自然村庄274个;注重抓住产权改革契机,打破乡镇、组村界线,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推进规模流转,累计建成无花果产业基地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02万亩、适度规模养殖小区529个;注重基础设施完善,实施“康庄惠民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积极推行“两办四中心”管理模式,建设“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67个。

今年,我市将把握经济新常态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工作方法,整体把握“建改保”三种形式,促进新农村建设由“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加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力度,全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庄和文化村落,力争全年建设新村聚居点200个,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110个,让农村面貌美起来。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