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信动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信动态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与实体经济振兴交相辉映

——四川巴中农商银行挂牌一周年纪实

来源:民生网2023-12-27 15:30:13

2022年12月27日,在四川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巴中农商银行抢抓政策“窗口机遇期”,成功实现市级统一法人目标,一举改变过去“小、散、弱”的历史,建立起焕然一新的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从此迈进新征程、激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呈现新气象。

当日正值巴中农商银行成立市级统一法人一周年之际。米仓山南麓,老区旧貌焕新颜,今日巴中,百业振兴,满目繁华,发展之声此起彼伏,响彻巴城。巴中农商银行乘改革东风,破开金融大浪,勇立潮头、一往无前,与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巴中实体经济振兴交相辉映,与巴中人民幸福安康休戚与共。

站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高点,巴中农商银行发展之变、振兴之势、活力之美,尽收眼底。

改革一周年·一串数字看改革:15个内设机关部室、1个总行营业部、5个县(区)支行、1个直属支行;资产规模879亿元,较改革前增加81亿元,增长10.2%;涉农贷款余额310亿元,较改革前增加30亿元,同比多增2亿元……

这组数字,充分表明巴中农商银行改革一周年,破茧蝶变、焕彩新生,为巴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可信赖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金融力量。

改革一年,巴中农商银行在省农信联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总体思路和治行兴社基本方略,紧扣巴中“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落实“稳、防、拼、创”四字策略,以市级统一法人改革为契机,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全力以赴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巴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赋予更加强劲的金融动能。

重点领域投放更多,支持老区建设提质提速

改革后,巴中农商银行资本净额较原来大幅增加,集团关联授信由原来的2.3亿元增加至5.7亿元,支持地方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在信贷投放上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发展规划,全力支持巴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围绕中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工业兴市、制造强市”建设,今年累计发放地方国有企业及重点项目贷款38亿元,重点向城市燃气改造项目、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山地高效茶旅融合产业园等22个项目新增授信8亿元,向市属国企授信金额15亿元,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更加坚决有力。

聚焦普惠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推动全市“1+3”、县区“1+1”主导产业加快成型,今年累计投放“1+3”产业贷款11亿元。贯彻落实《巴中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新发放肉牛产业贷款5071万元,大力支持本地特色产业壮大。截至目前,今年累计投放普惠小微贷款77.7亿元,贷款余额改革前净增12.2亿元,同比多增4.3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增加至6万余户,授信覆盖率43%,较改革前提高8个百分点。

紧扣民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终致力于让全市人民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持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金融资源欠缺地区的金融供给,扎实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捷度,不断增强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便民、金融惠民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累计投放个人消费类贷款55亿元,满足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累计发放住房按揭贷款4亿元,让全市群众住有所居;累计投放“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等财政贴息贷款3900万元,帮助230余名返乡青年自主创业;累计投放助学贷款1亿元,助力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服务“三农”力度更大,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改革后,巴中农商银行资产规模得到壮大,可贷资金大幅提升,全部用于支持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在业务经营中充分发挥长期深耕“三农”的优势,助力广大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将产品、服务、队伍全面嵌入巴中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深入落实省农信联社与巴中签订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协议,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改革以来累计投放支持乡村振兴各类贷款9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310亿元,较改革前净增30亿元,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助力守住“三农”战略后院。

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各项金融帮扶政策连续稳定,跟进投放了全市90%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帮助脱贫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庭院经济等实现增收致富,让脱贫乡亲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用好用活特色信贷产品。以特色信贷产品“巴山红色贷”为牵引,结合“整村评级授信”,通过“初心贷”“圆梦贷”“振兴贷”三款产品,为困难党员和群众、返乡大学毕业生、创业青年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及时雨。

截至目前,“巴山红色贷”余额26亿元,较改革前净增11亿元,不遗余力以金融力量帮助老区群众增收致富。

金融服务覆盖更广,便民“最后一公里”畅达无阻

改革后,巴中农商银行为民服务初心不改,持续做好便民金融服务,织细织密巴中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最大一张金融服务网络,努力实现“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的普惠金融服务目标。

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围绕建设现代化、科技型旗舰网点目标,对全行50余个营业网点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网点环境、增强网点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市民金融服务体验和巴中金融行业形象、服务品质。在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324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逐步将助农取款点升级打造成为集“金融+政务+村务+电商+民生+物流”六位一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利的金融、生活和政务服务。大力推广宣传四川农信手机银行等拳头金融产品,累计为全市人民开立四川农信手机银行100余万户,开立惠支付收款二维码7万余个,惠生活电商平台入住本地商户400余家,累计发行银行卡400余万张,发行了全市一半以上的蜀信社保卡,着力推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全覆盖。通过四川农信“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系统”完成全市549万笔、17亿元补贴代发,不断提高财政补贴发放效率,切实改善民生水平。

全面优化金融营商环境。该行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营商环境优化年”要求,致力于打造标杆银行,着力破解融资难、办事慢、流程多、成本高等营商环境建设难题。增设便民金融服务窗口,帮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缴费服务,在各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金融综合窗口,在行政村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广大市民提供综合服务。全面开展“走千访万”“百行进万企”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信贷流程,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流程,为广大群众和小微企业送金融服务上门。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降低“三农”“小微”等市场主体贷款利率,有效解决“融资贵”难题。加强网点服务质量监督,着力提升柜面服务质量,全力营造“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金融服务新环境。

积极加强“三资”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500余个集体经济组织在巴中农商银行开立账户,覆盖率97%;资产股权量化130亿元,录入固定资产170亿元、扶贫资产15亿元、资源性资产2053亿元;建立账套3093个,通过平台申请成功支付30253笔、9.5亿元,村社账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更加安全有保障。

持续做好金融知识宣传。该行按市委、市政府和人民银行要求,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全面普及金融知识,加强反假货币、反电信诈骗宣传,持续改善金融生态。全年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金融知识86期,采取举办“金融夜校”等方式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89场次。针对全市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开展“反假币进社区”“反假币进校园”等宣讲活动35次,成功识别防范电信诈骗案件15起,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体制机制运行更顺,经营管理质效显著提高

改革后,巴中农商银行按照“上下贯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转高效”的要求,通过改革重塑组织架构、推动机构整合、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运营成本,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消解。

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该行按照建立“产权关系明晰、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完善”的要求,修订公司章程,平稳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三会一层”机制完善、运行规范、决策高效。股权结构更加优化,改革后股权结构更加合力,原三家县联社股东通过对价换股,股权结构更加稳定。

内部管理实现“三精简四提升”。通过改革调整优化体制机制和组织架构,实现“管理层级精简、管理人员精简、管理成本精简”和“管理效率提升、考核激励提升、营销氛围提升、网点整合速度提升”的目标。改革后,按照“总行-县(区)支行-网点支行”管理模式,完成组织架构优化工作,减少办事处和县级联社两个管理层级,管理半径大幅缩短。精简原办事处和三县联社的管理人员102人,充实到前台营销人员,人均存贷款规模增加1281万元。开展与第三方机构业务合作的清理,做好劳务外包人员集中管理、车辆上收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费用管控上加强集中审查审批,资金业务上叠加规模效益充分显现,运营管理上有效降低综合成本,审计监督上实行“1+3”派驻审计机制,信贷管理上办贷质效进一步提高,部门设置更加精细化,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市行社统一等级,总行统一考核力度加大、激励作用增强。推动县(区)支行职能由管理向营销转变,支行集中精力抓营销的氛围更加浓厚。物理网点整合速度加快,整体经营效益更好。

队伍建设基础支撑更加坚实。该行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围绕“管住人、管好人”,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总行班子成员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迅速融合、精诚团结,发挥各自专长,有力推动工作。县(区)支行党委书记迅速转换角色,由“强管理、强协调”向“强经营、强营销”转变,取得“实打实”的业绩。出台《干部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干部员工遴选方案》等,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改革减少干部职数70人,“官兵比”下降2.3个百分点,干部平均年龄较改革前降低1.85岁。配齐配强支行行长,加强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培养,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在支行一级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新起点上,巴中农商银行将在省农信联社党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紧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等最新论述,牢牢把握“八个坚持”工作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守正创新、笃行不怠,持之以恒抓好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各项工作,充分释放市级统一法人改革红利,围绕“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巴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耀辉)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