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产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产经

消费电子行业: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来源:民生网2024-04-09 11:11:0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电子产品消费是大宗消费的重要品类,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达到约18649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将增至19201亿元。

近年来,电子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由“有”向“优”的消费升级潜力旺盛,但仍面临换机周期延长、部分群体渗透率偏低、回收渠道不畅等问题。2022年以来,受行业周期、国际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等多因素影响,电子产品市场有所走弱,但仍表现出较强韧性。为此,各地区有关部门相关经营主体要形成合力,完善高质量供给体系,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电子产品消费。

强化制度供给,释放更多政策红利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当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要求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支持电子产品下乡,培育电子产品消费新增长点。

专家表示,要继续出台更多利好政策,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增强行业发展动能。一方面,要加强“真金白银”的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统筹用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等相关资金,改造提升县乡家电销售服务网络。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按照产品能效、水效等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优化消费环境。 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持续推动绿色智能家电国家标准研制,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体系,积极开展认证。加快建立健全智能电子产品标准体系,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互联互通。

强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随着5G迭代、人工智能、新材料工艺等技术融合,消费电子各领域产品有望迎来新一轮升级,预计未来市场重启温和向上。市面上,一些经营主体加速产品技术创新,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供给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电子产品消费升级。

今年3月底,石头科技推出了三款自清洁扫拖机器人新品,其中包括搭载双光源固态激光雷达导航避障技术的V20,为消费者带来健康与舒适的品质生活体验。近年来,石头科技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推出真正能解决用户生活难题的产品。

专家表示,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电子产品不断涌现出新的功能、形态和场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广大科研院所和经营主体积极应用国产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电子产品智能化水平,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依托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电子产品创新能力。要支持企业开展电子产品个性化设计、反向定制(C2M)、柔性化生产,满足品质化消费需求。

强化品牌供给,实现从“中国制造”跃至“中国智造”,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品牌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品牌不仅代表了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也代表了产品的文化和价值。为此,广大业内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投入和优化,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忠诚度。要从“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国智造”,以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塑造更高端的品牌形象和个性。

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企业要充分拥抱两个市场,利用好两种资源,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一些企业积极作为,在激发国内需求与扩大海外市场上双向发力。目前,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销售额全球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在全球超过14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前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反映到消费电子行业,有关方面要继续研究制定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企业打造智慧生活视听、沉浸式车载视听、智慧商用显示等场景,创造消费新需求;落实虚拟现实、智慧健康养老等政策文件要求,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开展畅通消费电子内循环系列行动,支持企业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发展高品质视听电子产品,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同时继续开展消费电子“三品”行动,加快创新产品的“全球首发”;加大促消费力度,加快释放“一老一小”等特定群体消费潜力。

(肖鸣)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