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金融理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金融理论

浅谈农商银行如何推进产业化发展步伐

来源:民生网2024-05-07 14:08:45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指示精神,农商银行在支持“三农”、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支持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更加明晰了农商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市场定位,强化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保障,释放农商银行的经营活力,扩大支持产业化发展的脚步,真正把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作为发展的目标,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提升了农商银行综合竞争力。

农商银行基于这样的服务“三农”理念,分析农商银行目前形势发现,培育竞争优势,可以看出农商银行在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强化以“三农”为主线,强力推进农村产业化信贷投放力度,农商银行要面向“三农”,难点在于怎样发挥农商银行金融的主渠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农商银行必须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起带动性作用;在信贷投放上,也要起到主要作用、占领主导地位。不过,这必须要解决好服务“三农”与农商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矛盾。农商银行在服务“三农”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农村产业化进程中更好的发挥促进作用,壮大自身实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当前农商银行创新改革转型发展的新思路。

近年来,辽宁西丰县县域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尤为突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拓中草药材市场为龙头,全新打造中国东北最大的中草药材市场和鹿产品交易中心集散地的不断推进,必将带领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更加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衍生出巨大金融市场需求,为银行业特别是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农商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辽宁农商银行总行成立后,农商银行致力于“三农”业务的开发和创新,收到了较好效果,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特色产业发展,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丰县地理位置独特,位于辽宁省东北部,“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地貌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早在明末清初,清太祖努尔哈赤灭“叶赫”统一“女真”各部后,见西丰一带山岭崇峻、鸟兽云集,尤以野生梅花鹿居多,便将这一带封为皇家围场,专供满清皇族打猎练兵之用。后清王朝迁都北京,遂将西丰一带的围场归清盛京府管辖,史称“盛京围场”。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帝来此狩猎,射中一鹿,鹿带箭而逃,康熙脱口而出:“此乃逃鹿也”,西丰由此得名“逃鹿”。清王朝对盛京围场封禁了277年,并在此期间设立“皇家鹿苑”,首开了中国人工驯养野生梅花鹿之先河。

从1950年以来,西丰县就开始大力发展梅花鹿养殖业,先后建立了20余家大型国营养鹿场,并依托种群优势选育出“西丰梅花鹿”这一中国梅花鹿的优良品系。改革开放后,西丰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山区群众依托山林资源发展梅花鹿养殖业,目前全县共有梅花鹿养殖场1956家,梅花鹿存栏达8万只,占全省梅花鹿总量的78%,占全国梅花鹿总量的40%,全县年加工经销鹿茸及鹿副产品1000余吨。2009年8月,西丰县梅花鹿茸和梅花鹿鞭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同年10月,西丰县被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鹿乡”。

近年来,在“生态兴县”战略的引领下,西丰林业发展突飞猛进,有林面积258.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1%,是全国绿化造林模范县,经国家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目前,全县有裸地和林下中草药材种植面积20余万亩,200多个品种;半人工林蛙养殖场600余家,年产商品蛙2000余万只;柞蚕场5000把,面积51.4万亩,年产柞蚕茧4000余吨。西丰县享有“东北道地药材之乡”、“中国野蚕之乡”和“中国林蛙之乡”之美誉。

2007年,为整合西丰及周边地区特产资源,发展以梅花鹿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西丰县投资兴建了“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该市场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是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批准的“鹿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保税试点区”,是国家商务部“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经几年来的运营发展,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鹿产品经营集散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道地中药材、柞蚕产品和其他东北土特产品贸易平台。与此同时,西丰县还规划建设了与市场配套的生产加工平台西丰县医药保健品产业园区,该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七通一平”,已引进鹿产品、柞蚕深加工产品、中医药保健品、特产绿色食品等生产加工企业78家,成为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的货源供给保障基地。

西丰县气候宜人、特产丰富, 广大城乡拥有常年的经济作物种植经验和适宜发展的农业项目商机,人参、五味子、金桔菊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食用菌等产业也呈现规模化运作。在多种附加值较高的品种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农业及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各种旺盛而迫切的金融需求。

这些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金融需求,如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农业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中的资金及其它金融需求,二是来自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如中药材初加工、特产精加工、包装、贮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及其它金融需求,三是来自流通环节的金融需求,如农产品运输、销售及经销市场建设中的资金以及其它金融需求。

针对上述金融需求,辽宁农商银行西丰支行在近年来对各基层支行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从西丰县情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一要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对散小客户则主要提供风险小、易管理的金融业务产品服务;二要重点支持一头联基地、一头联市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对整个农业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就抓住了支持“三农”的主要矛盾,就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安装上了强有力的“引擎”;三要重点支持联结城乡、沟通海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着东北最大的参茸交易市场和东北最大的土特产品交易中心为平台,还拥有包括鹿茸深加工、出口为一体的产业链,还要辽北最大的食用菌示范基地,诸如此类形成了功能强大的农产品集散网络。

尤其是目前,农商银行正站在重要的历史发展的拐点上,面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开局转型发展阶段,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和日益白热化的同行业竞争,农商银行要确保基业长青,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建立完善的服务“三农”,支持产业化的新模式,将特色产业提速升级,提质增效,这就需要农商银行网络改造以及日常运营中的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巨大而独到的作用。农商银行要真正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还要在信贷政策调整上、经营机制改革创新上下真功夫。如针对农业产业化特色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季节性明显的特点,给予特别授信,配置短期信贷规模,增强支持特色龙头企业的灵活性。适应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员配置和网点改造,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做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农户的生产经营特点,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品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操作流程,最大限度的方便农户和企业,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闫洪生)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