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金融理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金融理论

以深化“四个坚持”加快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为例

来源:民生网2024-07-16 14:44:44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2021年到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但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还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必须依托以国防科技工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加强资源要素整合,着力发挥调查研究对农村工作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游仙夯基固本。

一、发展现状

与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一经营权”、实行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具有更大的普惠性和开放性。近年来,游仙区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按照“做大存量、共享增量”的原则,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消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深入实施“三品”工程建设,积极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获评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和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县。

(一)核清了农村集体资产。健全完善资产清查制度,将清产核资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工作相结合,基本摸清了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权属等家底,实现集体资产“底清账明”。截至2022年,全区资源性资产121.9万亩,耕地59.15万亩,其中可供连片开发的土地达38万亩,核实集体资产12.6亿(占全市集体资产总额132.79亿元的9.48%),所有者权益总额11.5亿元。

(二)确认了集体经济成员。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在群众民主协商基础上,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成员身份确认。2022年,确认农村集体成员约30.6万人(占全市集体成员488.63万人的6.26%),试点发放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书(份额证或股份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616个(占全市17142个的9.3%),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41个,组级农村经济组织1475个。

(三)增加了集体经济收益。大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开发型、物业租赁型、乡村旅游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发展模式与党建、土地增减挂钩、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衔接配套,推行办公用房、公益服务、产业发展等盘活路径,不断优化配置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22年村均集体经济的总收入突破50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游仙区“高考双选”模式遴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做法,获省农业农村局充分肯定。

(四)优化了农村基层治理。通过核查群众满意度,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的收入得到稳定提高,增强了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集体意识,提升了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仙鹤镇金龙村按照“一村一品”,将村集体经济与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相结合,种植700余亩柑橘果园,销售毛利预计能达到500万元至60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下一步他们还将利用现有的果树种植经验,套种各类蔬菜水果,努力拓展乡村采摘产业链条,做大水果产业发展效益,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面临问题

游仙区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整体发展不平衡。近几年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力度大,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增加快,但部分村(如盐泉镇光明村)无优势资源、无优势产业、集体经营性资产少,这些村集体的市场竞争力很弱,在外部“输血”之下,短期内有一定的经营收益,但可持续性堪忧,与富裕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严重不平衡。部分还存在历史债务、村班子不强等问题,低水平发展、低效益运行的局面尚未改观,提升薄弱村、壮大富裕村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发展动能不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制度还不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奖励、分红等激励机制缺失,群众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意愿不强。区委区政府专门选派出骨干力量扎根乡村,镇党委政府也安排科级领导和骨干驻村帮扶,仍然有部分村干部和群众的发展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租赁、村集体入股企业分红等微薄的收入,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契合本村实际的好项目,单打独斗多、抱团发展少,难以形成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三)人才队伍不足。在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能带领群众找到适合本地资源条件的发展项目和发展路径的乡贤回乡意愿不强。农村干部受文化层次、思想眼界等因素影响,能力提升速度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的需要,部分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不敢闯、过得去等消极畏难情绪。面对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财务审计监督、信访矛盾调解等发展任务,区上农经机构力量不足,镇上无独立农经机构和专职人员,严重影响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资源整合不到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可利用资源。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主要面临的难点除了前面提到的基础、机制、人才等因素,资金要素和风险分担依然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尤其是产业基础薄弱、无自有资金积累、甚至处于负债的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有心无力的困局需要破解,即有人才、有规划、有项目,但苦于资金及风险管理问题,导致集体经济难有突破性作为。单靠上级财政补助、社会捐助、村民筹资等,很难在短期内解决项目资金难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强化担当,探索发挥包括银行、保险、担保机构等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参与促进作用。

三、对策建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游仙作为中国科技城核心区、绵阳市主城区,当前正处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阶段。加快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运用调查研究成果推动政策创制,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一)坚持党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要借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东风,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强化对集体经济的宏观把握。完善区级相关单位结对、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第一书记驻村的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干部报酬挂钩的机制,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干部的实绩考核,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坚持以市场经济思维谋划集体经济发展。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公共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投入,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试点[2],巩固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深入实施“三品”工程为契机,构建产权关系明确、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尤其要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合作,让金融创新成果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探索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贷款、集体产权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农业保险及集体资产收益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试点。

(三)坚持以人才振兴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乡贤等优秀人才中选配村“两委”干部,建强发展村集体经济队伍,明确乡镇抓集体经济发展(农经)机构,配备专门力量,确保有机构、有力量。加强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培训,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发展“乡贤顾问团”,通过参与集体收益分红、享有集体成员权利等方式,吸引人才长期融入集体经济的发展,让乡土人才引得回、留得住、干得好。

(四)坚持以调查研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实现农村集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要把调查研究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调查研究,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科学设计调研计划,注重加强与科研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企业专家的联系,把调研重心放在梳理问题、找准症结、明确抓手上,找准并打通发展的堵点难点,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制度或工作决策。(魏 鑫)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