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信动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信动态

辽宁农商银行岫岩支行:构建农村信用体系 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来源:民生网2024-07-18 15:05:20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规避农村信贷风险、打造诚信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辽宁农商银行岫岩支行注重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点之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岫岩满族自治县共有24个乡镇,下辖198个行政村,目前人口约50万人左右。该支行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以整村授信为抓手,进一步做实区域、做优小微、做强“三农”,通过“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工作,积极开展授信活动,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融资“痛点”“难点”,让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群体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为当地乡村经济的腾飞夯实了坚实的信用基础。截止到2024年6月末,该支行整村授信应采集104,141户,已采集99,989户,采集率96.01%。该支行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整村授信率,采取了多样化、针对性的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驻村授信工作。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根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规划,确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该支行借助驻村金融服务联络员的工作优势,利用周二、周四的驻村时间,主动上门为农户提供贷款授信服务,根据其经营种类、资产情况、家庭情况等特点,为其选取适合其本人的信贷产品,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整村授信的授信率和用信率。

增强农户粘性,坚持一村一座谈。坚持每月召开一村一座谈,邀请当地的村长、小队长、关键人、农户等,对整村授信的授信、用信政策进行充分的宣传与解读,积极鼓励农户授用信。截止到6月末,该支行派驻全县各村金融助理98人,累计召开座谈会400余次。

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加强“信用村”建设。加大“信用村”评定力度,对符合“952”标准的行政村及时与县乡村振兴局联合授予“信用村”牌匾和证书,并大力宣传“信用村”优惠政策。截止目前,该支行已与县乡村振兴局联合授匾创建信用村四个,凡是“信用村”的村民,农E贷利率均可享受100BP的优惠。通过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广泛宣传信用体系建设的效果,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民信用意识。该支行持续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征集机制,收集和整理农户、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价办法和标准,对农户的信用状况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建立信用奖惩机制,通过政策措施奖励守信行为,惩罚失信行为,形成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同时,加强信用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的信用意识。通过举办信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信用知识,引导农民树立信用意识,提升金融素养,提高履约能力。

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增加信用贷款占比。该支行一直是当地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涉农贷款占到贷款总额90%以上,对“三农”发展贡献巨大。近年来,每到农民备春耕时节,该支行都提前摸清辖内备春耕资金需求情况,一旦出现资金短缺,立即主动对接农户,注入信贷资金。该支行以发放信用、保证等贷款支持春耕备耕,对信用度高的农民逐年提高授信额度,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守信意识。截止到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8.3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95.62%,其中信用贷款余额3.09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10.88%。

该支行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完善、透明和高效的农村信用体系,强化风险管理,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贡献更大金融力量。(唐宏嵩)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