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魅力中国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中国

精雕隶书之美,彰显文化自信——浅谈周保国先生隶书作品

来源:民生网2024-07-25 17:17:46

书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它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条理性,与其它文艺理论一样,书法也包括其自身的美学理论,而这些理论无不闪耀着中国文化智慧的光芒。艺术的美,是周保国先生一生的追求。

 周保国先生的弟子很多,想成为其弟子的人更多。他曾经在一次讲学中说:书法作品是读者欣赏的对象,要给读者一个销魂的乐趣。作品首先要做到形神兼备,也就是说,神不能离形、形不能离神。我想:周保国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所以成名天下,这讲究“神形兼备”,可能就是他书法技巧中的一环。

周保国先生作品以隶书为主。他的运笔简洁而自然,每一个字都在沉稳中完成,每一笔运用得十分谨慎、恰当、绝不滥用,且一气呵成,绝不回笔或勾描。他书法中的线条变化丰富,时而重,时而轻、时而藏力含气,时而淳和饱满,饱含着节奏感和立体感,运笔连贯和谐,虚实呼应。动中寓静,自然含蓄、不随流俗、不拘一法,风格自成一家。

我知道周保国先生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弟子,但他从不凭借李苦禅的名誉来包装自己;也知道周保国在中国书坛的声誉很高。因此,我对周保国先生的书法作品倍感兴趣。我读过周保国先生的书法作品数以千计。他的作品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更有创造性。也充分发挥了书画艺术中虚与实的美学思想。从他作品的运笔不难看出,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丰致,给人一种清新典雅、质朴平和的感觉。

书法上的任何一种创作方法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适应一定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需要产生的。书法家的责任,就是借助书写这样一个路径,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悟与思悟,通过创新来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活力,展示别样的精神与人生。因此,周保国的每幅作品,无论鸿篇巨制、还是盈尺小品,都能紧紧揪住读者的心,把读者带到一个奇异的似梦似幻的世界里。他的书法作品真是丰盈多姿、运笔自然、章法选宕、取势奇正、法度严谨,亦有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的人生雅意。在讲学中,周保国先生经常对他学员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不同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书法本身也有其"既单纯又复杂"的特点。固然是这样,可书画从数千年以来,受人民大众喜欢。因为书法能够修身养性,积渊博之才、得天地之灵,纳万物菁华,创物我同心的大境。金子就是金子,它永远不会变成一块石头。

周保国先生的艺术嗅觉很灵敏,他的触角伸得很长很长,使你可望而不可 及。他观察力很强,很善于运用自己的 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善于从中获取创新的灵感。那年周保国先生孤身一人,去西安碑林参观。他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参观的那么入迷。他的眼神紧盯着《曹全碑》,手在裤兜里划着、头不住地点着,“好字、好字!”嘴里不停地夸着。 路人看到他的神态,可都惊讶了:这人是怎么啦~碑上不就是几个字吗……不错,碑上的字对常人来讲,就是几个字.可对这位大书法家周保国来说,这块《曹全碑》就是宝贝。周保国先生为人谦虚,也从来不把自己当作书法大师看待,做人很低调。

周保国的书法作品,不仅清新流畅,运笔潇洒,濡雅自然、墨气横生, 遵丽天成,而且气韵生动、古朴华美, 独具特色,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书法作品,屡被众多收藏家抢购。

周保国先生是个三高书法大家:他人品高;书法艺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高。他一直走的是传统路子,但他的书法艺术又不被传统所束缚。他把一切都深藏于对艺术人生的感悟中,以淡泊、宁静的心灵,去发现自然的生机。他的笔势连绵回绕,运笔圆转飞动,在法度兴备又出神入化的写意中使淋漓酣畅的激情,高古超迈的凝重相得益彰。他的笔墨意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书法给人一种悠闲风神和特立不群的风格。我们不难看出他以情运笔,情与兴会。随意而作,任意而至,真是轻松裕如,生机勃勃,似醉非醉,变化莫测,出人意料的精彩呈现。

古人云“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周保国先生硕果累累,长收长种,其艺术之树 永葆常青,他时时能超越自己,以他现在的精神状态,我们有理由相信,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李云峰)

作者简介:

李云峰,在文联从事文字撰写工作。擅长行草书法,且造诣很深。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