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校长王教凯:创办一所温暖、负责任、舒展生命的幸福学校(上)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对话二十位北京市名校长系列报道之九

来源:民生网2024-08-12 19:09:23

编者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回应了变革时代的人民期待,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更需要实践中的深耕和历练。为此,我们近期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对话北京市名校长”系列报道活动,首批推出二十位北京市名校长,书写精彩的中国教育故事。本次对话的校长是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教凯。

2024年6月16日,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简称人开学校或人开)举行“行远思恩念人开,梦想飞扬续精彩”2024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午8点18分,同学们依次走过毕业门,与他们喜欢的老师们击掌、合影,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8点58分,毕业典礼仪式在人开学校二楼礼堂举行。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教凯

在毕业典礼上,人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教凯深情回首过往,对同学们提出了五点期望:不能降低做人的标准;不能降低对学业的要求;不能忘记人开“五自”品质;不能忘记我们是人大附中人;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他送给大家五个“开”字:开拓创新,做终生学习的奋斗者;开来既往,做智造未来的奔跑者;开山辟路,做脚踏实地的攀登者;开卷有得,做内心安宁的自省者;开心舒展,做一个乐观向上的出彩者。

王教凯希望这“五个底线”与“五把金钥匙”,能够陪伴着人开学子的未来之路。与王教凯对话,经典词语不断闪现,诸如“五自”品质、“五有”课堂、“魅力”教师、幸福函数、魔力课程…… 用人开学校教师的话来说:“一所真正的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温情的校长,带着一群有温度的人,干着一件温暖的事。”

带着教育使命而来

苏格拉底曾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真正困难的不是有没有勇气做出选择,而是很难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到两全之法。最好的状态便是,当我们有机会或创造条件去实现人生理想时,也能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自己的责任。

王教凯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心有大我,他用温暖和责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一座连接的桥梁,创办幸福学校,让纷繁的工作变得诗意盎然。“一所真正倡导爱与尊重的学校,必然是温暖的,让教师有尊严、幸福生活;必然是负责任的,让学生向往、梦寐以求。‘温暖’就是‘惟善’校园精神的一个符号,‘负责任’就是‘惟美’校园文化的体现,这两个关键词是爱与尊重的具体表现。”王教凯说。

其实,“温暖”与“责任”一直是王教凯人生的关键词。小学、初中和高中班主任带给他的是温暖、关爱、鼓励、期盼、格局。读中学时,他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山东省潍坊市郊区的一所学校。因为温暖和责任,他的教学“小有名气”,工作不到三年就被调入潍坊七中。

四年后,同样的原因王教凯调到济南市的一所学校工作,一干就是八年,从教师做到副校长,并主持过一所分校的工作。在这段时间,他朦朦胧胧之中感受到,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自己去做某件事。

2004年,王教凯来到了人大附中,做了一名教师。他坚持“五心”育人(即贴心、用心、责任心、平常心、团结众心),以温暖、责任和过硬的教学功底,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肯定,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学生们则亲切地称呼他“王爸爸”。

王教凯说:“从教以来,一直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能干好,但到了人大附中后发现,在这里能当好一个老师确实很不容易。我不是一个最优秀的教师,但争取成为一名最努力的教师。”

2006年,人大附中分校成立,王教凯负责高中教学工作。2008年,他调回人大附中本部。2009年,被任命为校内副校长。受到这样的信任和重视,王教凯对人大附中和刘彭芝校长始终心怀感恩。

如今,再回忆那段历程,刘彭芝教育思想在那个时候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深处。后来,《人生为一大事来》的教育追求和办学实践也一直影响着他。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王教凯的教育使命因为一次校长选聘越发清晰明朗。

2016年1月,王教凯受聘担任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校长。2017年10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人大附中、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举行,学校更名为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自从担任校长的那一天起,王教凯就立志要做一名温暖的校长,他认为温暖是一服良药,可以治愈一个人的内心;温暖能产生力量,能撬动人的内驱力。他践行“爱与尊重”的教育思想,创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幸福学校,为师生提供充分成长的舞台,让每一个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突破性的提升,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

这就是王教凯的教育使命!随后,他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使命感,即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是人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使命感来源于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的责任感,强调一种归宿感、生而为人所应有的感觉。

《论语·尧曰》有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觉的使命感,自然就会获得相应的智慧和能力。王教凯走进学生中间,走进教师,走进教学第一线,倾听师生的真诚之言,探寻教育的真谛和路径。

餐桌,是王教凯和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原则上每周一次,王教凯与孩子们共进午餐。这样的“午餐约会”至今仍在继续,有一千多个孩子和他一起享受过用餐的过程,共同解决一道数学题,谈一谈理想和奋斗目标,说一说读过什么书,或者发表自己对学校的看法。

2016年的每周周一上午,是“校长倾听日”。王教凯把老师的事情当做校长的头等大事、每周做的第一件事,他在沟通的过程中渗透“爱与尊重”的思想,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尽量能在一周之内解决或者给予答复。同时,开展为教师送温暖活动,给教师的生日送上贺卡,为教师建母婴室,发健身器材,每月一天为“人文假期”。“温暖”,一度成为学校的年度热词。

此外,还有问卷调查,收集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和分类后,由校长亲自解决,或者集体研究解决。

当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改革思路闪现,王教凯会辗转反侧,把这些改革方案的细节在脑海里过上一遍又一遍,寻求一个合适的实施时机和路径。

他首创“零点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成为小学每天的第一节课,也是唤醒学生身体和心灵的“第一课”。后来,“零点体育”拓展到初一年级,以实现体能训练的小初衔接。中学则开设“无限体育”课程,不限于校内,不限于时间段,让学生无限受益。

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活动,邀请大批人大附中和北京市的专家“走进来”;组建“影子工程”,即组织60多人的专家队伍,定期来到学校,分学科、分学部进行讲座培训与指导。

在教学楼二、三、四层的中厅,建设读书长廊,按照层层递进的逻辑,依次取名“常遇见”“心悦读”“圆君梦”,让师生在与书“常遇见”“心悦读”的过程中,在淡淡书香的浸润中,舒展心灵,润泽生命,积淀知识和能力,圆一个又一个梦想。

全面启动课程改革,纵向打破学段围栏,横向打破学科围栏,突出学科的发展性,突出学科的普遍联系性;从课程文化、课程实践、课程拓展三个方面,集中做教研、做课程研发,形成学校的课改体系。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什么是好教育?王教凯说:“好教育就是好老师,再加上好的师生关系。”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创办温暖、负责任、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最终实现“创办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学校”的目标。

2017年,学校组建健美操队。2018年,创立了经开区第一支冰球社团。

2018年,冠一跆拳道队被北京市教委授予首批“北京学生金奥运动队”称号;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2019年,获得“新教育实验学校”称号;同年,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中小学校,出现在中芬冬季运动年闭幕会上。

2020年,荣获“北京市青少年科学影像创作基地”“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称号;“校长会”在全国征集优秀办学理念案例,人开的办学理念名列第一。

2021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等称号。

2022年,获得“全国首批北斗科普基地学校”,入选中国物理学会“蒲公英计划基地学校。”

2023年,人开学校荣获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入选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2024年2月,人开学校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幸福教育指数函数

王教凯认为,一所幸福的学校要有远大的目光,志向高远,不断推进教育变革和创新;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构建基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幸福课程体系;要有一支幸福的教师队伍,实施因材施教;让师生拥有舒展生命的力量,让每一个学生有成功的感受,对自己和未来充满自信。

于是,数学教师出身的王教凯用一个指数函数公式来表达自己的办学理念,即F= 。F是因变量,代表Freedom(自由舒展)、Force(力)、Future(未来)和Felicity(幸福),表示教育要面向未来,要提升幸福力、发展力,要舒展生命,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F用大写,其他字母用小写,表示学校培养大写的人、大格局的人。

指数函数中的e是自然常数,代表education(教育),也是经开区E-town的简称,表示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做回归自然的教育。w和r是变量,前者表示warmth(温暖),后者代表responsibility(负责任)。

幸福教育指数函数F= 表示,人开学校秉持“爱与尊重”的教育思想,通过温暖与责任,让教师感受到职业价值和幸福,为学生发展创造无限的可能,让每一个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突破性的提升。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人开学校的“温暖”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有三层含义,即做一个温暖的人;做一个温暖他人的人;唤醒学生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特质。

王教凯说:“教育所点燃的是孩子们心中跃跃欲试的火苗,当这些火苗聚集在一起,便会形成温暖的氛围,感染每一位师生,营造出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把‘温暖’放在幸福教育的首位,‘温暖’创造的附加值就是‘好的师生关系’。希望人开学子成长为内心有温度的人、会爱他人并且能够给予他人尊重的人。”

在人开学校,温暖是一种文化,蕴含于师生之间、干群之间、教师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和谐交流之中;温暖是一种理念,让师生切实体验到一种温暖的情怀、一种源自内心的价值存在感;温暖是一种行动,是每一名师生都可以感受和触摸到的实际行动和实际获得。

柏拉图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温暖的教育观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学校的信念之中,植根在教师的思想之中。温暖是“我的课程我做主”,是“我的师生我关爱”,是“我的舞台我绽放”。

同时,学校设置了综合课程体系,研发了传统文化课程,设计了“选课超市”,包括22个体育特色项目、22个艺术活动项目、38个科技项目等,全方位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课程需求。学校实施“贯通制矩阵式”扁平化管理,尊重矩阵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让矩阵价值最大化,让师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作家麦家曾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王教凯希望人开的学生成为卓越的人,在文化传承中舒展自己的生命,承担起责任,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2017年,学校进行了管理体制变革,由原来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转变为“贯通制矩阵式”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贯通,实施年级主任负责制,实现了管理中心的下移,为学部主任、班主任、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展示舞台,每个人都能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

2019年3月22日,芬兰驻华教育参赞玛丽•安娜访问人开学校,观看了活力四射的“零点体育”、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后,她由衷地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为何特意选择了“闻”字?玛丽•安娜解释说:“有很多学校的教育活动是表面的、形式的,但人开学校的教育活动却是有内涵的。”

9月,20多位芬兰校长、官员到访人开学校。考察团这样评价:人开学校正在为学生成长提供无限可能,学校的许多教育理念与芬兰教育不谋而合。原创的“魔力课程”,让我们大开眼界,对芬兰教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0月,第一届中芬教育论坛•北京亦庄主题日在人开学校召开。学校将10月16日定为“人开•芬兰日”。随着人开学校与芬兰教育的合作不断加深,王教凯把芬兰与中国的教育做法相融合,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2021年8月,始于中芬合作、面向芬兰教育和国际发展的“人开学校国际部”开始招生。三年之后,2024年6月,人开学校国际部首届高三毕业生毕业,他们赢得了世界各地61所名校的青睐,每一个学生都收到了QS排名前100的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

2022年10月,人开学校更名五周年之际,王教凯题写对联:耕耘五载,初心不改,用心用情追梦想;砥砺奋进,使命勇担,育人育才强经开。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作人开五周年赋:泱泱华夏,煌煌京都。岁在壬寅,序属三秋。天高气爽,朗日普照。国庆欢歌不远,校庆曼舞相随。京南学苑,花木葱茏似锦;人开校内,彩旗招展如画。笑语欢歌,诠释幸福教育;生龙活虎,舒展鲜活生命…… 于树泉以思想深赡的独特风格,对人开学校五年来的实践探索和经验进行了描述,意境清新,栩栩如生,气势恢宏。

近3年来,人开学校深化体育教育一体化培养,着力打造“双奥五金”校园体育品牌,即以“健康第一”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重点打造跆拳道、健美操、冰雪、足球、游泳等五大金奥品牌的体育项目。

近8年来,人开学生毕业时的高考成绩全市排名与入学时相比,人均提升了近10000名;学生在各级各类获奖超10000人次;学校获国家级、市区级各类荣誉称号1000项。

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已经达到10000多名。人开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逐渐确立了“养大格局、修大智慧、成大担当、有大作为”的校风、“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怡人、以爱育人”为教风、“开启智慧、开发潜能、开拓创新、开放融通”为学风,以“三强两优一领先”(即教师队伍强,课程建设强,课堂教学强;十二年一贯制优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域优势;科技领先)为策略,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老百姓家门口乃至北京市的优质学校。

人开的办学实践证明,教育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与指数函数增长方式的无限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开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信、自由、自主、自省、自然”的“五自品质”,让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像施加了魔法一样,突飞猛进。

于是,建设“魔力”课程,构建“引力”课堂,塑造“魅力”教师,应需而生!王教凯的办学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全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幸福教育,为师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