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潘家园·邻委会”让社区服务“零距离”

来源:民生网2024-08-28 16:04:02

潘家园·邻委会,即潘家园邻里自治委员会,是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推动社区网格治理精细化的重要力量,也是社区治理重心不断向楼院延伸拓展的探索实践,更是推动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基础支撑。

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服务重心不断下移的背景下,精细化治理成为鲜明导向,有序组织、有力行动、有效回应成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潘家园街道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大,居民诉求往往集中在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安全管理、邻里纠纷等民生领域,基于这样的情况,潘家园街道以‘邻委会’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接诉即办工作向主动治理转化”,潘家园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李奇科长介绍说。

武圣东里社区农光南路29楼是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独立小院,有居民107户、400余人。随着物业服务管理调整、新旧居民交替等,楼院环境问题突出、邻里矛盾时有发生。“因楼层公共空间相对较大而楼道堆物堆料情况多,因绿地无人管理而杂物堆积,因居民间不熟悉而互相埋怨甚至互相投诉,这些严重影响了社区与居民、物业与居民、居民与居民间的关系”,武圣东里社区书记张立军说,“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居民党员为主组建了‘邻委会·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一米’就是做好服务的最后一米,让社区服务‘零距离’,‘阳光’就是让冰冷的楼体变成温暖的家园,让冷漠的邻里变成真挚的朋友。”

随着居民以认领的方式让原本堆积杂物的绿地变成了“居民小花园”“居民小菜园”,以“楼层责任人”管理的方式做好楼道环境日常卫生清洁,以社区共建共享的方式联动义诊、公益市集等资源体服务居民,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治理。

“邻委会”积极发挥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并充分运用到小区治理工作中。如精准梳理了“一老一小”台账,面向高龄、独居等老年人进行对点联系帮扶;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组织楼院议事会,顺利安装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自助快递柜等;组织动员广大居民将楼内公共空间打造成居民会客厅,自我维护管理;主动帮老年人取药、送餐,主动上门帮邻居调电视频道……这些是农光南路29楼邻里自治的生动实践。

“小小的楼院空间承载着我们的美好生活,一进院、一回家都能够真切感受到,而这些美好中都包含着我们居民自己的奉献与付出,这种美好感、获得感更强”,农光南路29楼“邻委会”主任、居民闻捷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