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 二十五位北京市名校长寄语同学们(四)

来源:民生网2024-09-03 19:12:57

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学校师生怀着对新学期的憧憬与期待,回到了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校园,共同开启了新的学年。我们选择了二十五位北京市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选,寄语新学年的同学们。本篇推出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海淀区培星小学校长李伟、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宋为、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太平桥学校校长李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校长丁国强等五位校长的讲话摘要。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

今年是我们学校建校75周年。老校歌中就写道:蓝天高,硝烟散,五星红旗插云端,辞别黄河太行,远离哺育我的家乡。集合在可爱的学校,希望的摇篮,为了建设新中国,学习、劳动、锻炼。作为北小的一名学子,要牢记母校的教导,为祖国刻苦学习,在身心发展上、在思想上和能力上做好准备,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那么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作为小学生怎么样去努力、去做呢?走进学校,你们会发现,每一座楼都有了新的名字,实际上这些名字就寄托了学校对你们的希望。厚德楼是希望你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古人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的校训也说,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养德立德是人生第一课。新知楼是希望你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追求新成长,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去实践,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终身学习的人。

尚越楼是希望同学们做更好的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天天向上。乐群楼是希望同学们在班集体、在学校里、在宿舍中,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快乐成长。有朋楼是希望我们同学和更多友好校的同学在文体科技上多交流,互相学习,真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希望同学们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培养文明的素养开始,从培养探索的精神开始,把对祖国的爱转化成每一天的点滴进步。高年级的同学更要为低年级做榜样,热爱母校,立志报国,奋发向上,做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少年。

海淀区培星小学校长李伟

新学年的第一节大思政课,我想结合“奥运精神”,送给同学们三个词作为勉励。

第一个词是“壮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18岁的邓雅文拿到了中国首枚小轮车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历史的突破。赛后采访时,她谈到“因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我在比赛中才更有底气!”是的,每位奥运健儿都是带着这样的底气走上赛场,以国家荣誉为己任,奋力拼搏,不断突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要心中有祖国,肩上有担当!像奥运健儿一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个词是“拼搏”。奋力拼搏,方能摘取人生桂冠;自强不息,才能迎来成功荣耀。女子10米台跳水决赛,17岁的全红婵第一跳就让7个裁判都打出满分。成功卫冕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哪有天生的“水花消失术”,“把训练做好了,那一刻才是天才。”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榜样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捷径,该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只有咬牙坚持,奋力拼搏,才能看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比赛,且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 但面对挫折,我们要积极乐观,“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为之拼搏,心中就没有遗憾!

第三个词是“团结”。团结协作、并肩作战是奥运赛场的主旋律,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品质。在花样游泳,双人跳台,乒乓球男、女团体,羽毛球双打等团体项目中,团结的力量让竞赛成绩更加熠熠生辉。在此,也希望同学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懂团结、讲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本学期,低年级的小同学还将继续在南校区学习生活。相信中高年级的同学们一定会像去年一样,主动与低年级同学手拉手,用温暖的微笑、贴心的志愿服务,以及榜样的行动,去帮助指导他们,共同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宋为

今年开学典礼以“弘扬奥运精神 逐梦杨柳少年”为主题,是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奥运精神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启示。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不仅仅让我们见证了数十个冠军的诞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奥运精神的真谛,正如我们的校训所传达的精神——健康、向上、自主、担当。

今天的奥运使者们将这个四个词所传达的精神作为礼物送给了大家,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如何践行这八个字,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练就强健之体。一个人健康的体魄是我们实现梦想、追求梦想的坚实基础。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所有的努力和梦想都可能化为泡影。所以,锻炼身体是实现健康体魄的关键所在。

新学期即将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学校各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充分利用15分钟小课间,安全地玩、有序地玩、合作地玩,同时利用上午30分钟的集体操大课间,下午30分钟的班级自主活动大课间充分进行户外运动,在运动中沐浴阳光、挥洒汗水、收获快乐,最终练就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二是乐观向上不惧挑战,练就坚韧之心。

孩子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是否也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面对竞赛的压力与挑战,中国运动员们总是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这种态度让他们能够在逆境中寻找到机会和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来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练就坚韧的品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赢得未来。    

三是丰富学习方式和方法,练就自主之能。

新学期里,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己任,厚植爱国之怀。

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奥运健儿们全力以赴,展示了无畏的拼搏精神,以“小我”之力铸就了体育强国的“大我”之梦。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新学期已经拉开帷幕,让我们以奥运精神为指引,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愿大家都能成为健康、向上、自主、担当的杨柳少年。

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太平桥学校校长李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春华秋实,今又相逢。新学期,新太平,开启新希望,承载新梦想。在此,向今天莅临的各位嘉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校师生致以诚挚问候!向新入学的同学们致以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为我们太平桥学校增添了一份办学的志气、改革的锐气和育人的底气!

“桥见古今,文脉华章”。相信许多同学这个暑假过得异常充实,时刻关注着火爆全球的《黑神话:悟空》,这款承载了中国古典神话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融合的作品,正成为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科技桥梁,处处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自信,与科学技术的双重飞跃,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我相信,每一位同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齐天大圣”,大圣归来,仍是巅峰;我更加相信,每一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与成长路上,也会像“齐天大圣悟空”那样踏平坎坷成大道,豪迈凌云志,敢为天下先!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思想上把自己的温暖情感倾注到每一次努力健康成长中,在行动上将博闻强识落实在一节节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在一次次生动的师生交往中,学校“五桥”课程会为每一位太平学子搭建多元发展的彩虹立交桥,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在美丽校园里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宗旨与初心使命!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本就是路,以桥为路,其优势不在于长,而在于“跨度”!正因为有了桥的“跨度”,我们才能江河通途、连山跨海、水陆并进、空港衔接……直至通达未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校长丁国强

新学期,我要送给大家四颗意义非凡的“种子”。

第一颗是“健康”。这颗种子如同灿烂的向日葵,始终向阳而生。愿你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让健康成为你探索未来世界、为祖国健康工作的坚实基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第二颗是“梦想”。这颗种子虽微小却炽热,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代表着你们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与执着。你们要勇敢地拥抱自己的梦想,让她在心中生根发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要坚信自己能够成为那道最耀眼的光芒。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第三颗是“时光”。这颗种子蕴含着年少的激情与汗水,是对时间最真挚的珍惜与把握。在新学期里,希望大家明确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这颗拼搏的种子在你心中茁壮成长,让青春年少在奋斗中焕发光彩。

第四颗是“创新”。这颗种子代表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探索精神,你们如同展翅高飞的雄鹰,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你们个人成长的关键所在。你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事物;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用创新的行动去创造未来,让这颗创新的种子绽放出最独特的智慧之花,为建设创新型中国添砖加瓦。

孩子们,希望这四颗“心灵种子”深深地扎根于你的心田。伴随着你们的成长,见证你们的每一次努力与突破、每一次欢笑与泪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