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村银之声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村银之声

夜幕下的农金人,是照亮乡村的点点星辰

来源:民生网2024-09-24 14:51:00

以“支农支小”为己任,沪农商村镇银行干部员工即便在夜幕低垂、星辰点点之时,依然怀揣着奋斗的初心与使命,不辞辛劳地进村入户,开展“村居业务”的推广工作。他们深知,每一份努力都是点亮万家灯火的力量,每一滴汗水都将浇灌出广大百姓的致富之花。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普惠金融的真谛和内涵,成为了守护乡村发展、温暖百姓生活的“路灯下的哨兵”。他们用自己的不平凡,嘹亮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着每一颗渴望发展的心。

事业心越强,金融之光就越发璀璨

以时不我待的“奋斗者”姿态,大力弘扬“三种精神”、深化践行“三种作风”、全面推行“阳光信贷”。

深怀对“三农”的无限热爱,湖南涟源沪农商村镇银行微小二队团队长廖花,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带领团队成员在地域偏远的跑马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她和团队成员不畏路途遥远、山高路险,更不惧工作的艰巨,只为了让更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服务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跑马村位于涟源山区,交通不便,但这里的农户们勤劳朴实,对金融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廖花深知,作为乡村振兴的助力者,她和团队有责任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带领团队成员,踏上了前往跑马村的道路。

抵达跑马村后,廖花和团队成员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走访农户,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和实际金融需求,为“整村授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廖花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解释政策,让农户们了解到“整村授信”的重要性和好处。

夜幕降临,廖花和团队成员并没有选择休息。他们趁着夜色,整理着白天收集到的贷款资料,仔细核对每一项信息,确保无误。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农户们尽快用上贷款,助力他们的生产经营和乡村振兴。

在连续奋战的日子里,廖花和团队成员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忍受着山区的艰苦环境,忍受着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但他们的心中始终充满着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他们知道,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将为跑马村的农户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

经过不懈的努力,廖花和团队成员们终于完成了跑马村的“整村授信”工作。他们为农户们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贷款支持。这不仅解决了农户们的资金难题,也为他们的生产经营注入了新的动能。

每次一进村,碰到那些熟悉的村民,听到他们用朴实的话语和她们打招呼:“廖经理,你们又来了,你们辛苦了!”廖花和她的团队成员们感觉一切都值了,因为她们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廖花表示,作为涟源沪农商村镇银行的一员,她很幸运,感谢涟源沪农商村镇银行给了她这个平台,让她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会一如既往的把村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继续坚守在金融服务的第一线,为更多的农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责任心越强,普惠之光就越发闪耀

近日,临沧临翔沪农商村镇银行市场部经理郭杨云,在结束了一天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后,正准备返回家中休息。然而,一个较为紧急的电话打破了这份宁静,一位农户急需贷款以解燃眉之急。

尽管天色已晚,山路崎岖,但郭杨云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这份贷款对于农户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和团队成员立即驱车前往,决定在夜色中为农户办理贷款手续。

昏暗的灯光,蜿蜒起伏的山路,雾气开始弥漫。但郭杨云和团队成员心中却充满了坚定。他们深知,作为临沧临翔沪农商村镇银行的一员,他们的使命就是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为当地“三农”、小微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既然已经答应客户前往走访和办理贷款手续,就要言出必行。

抵达农户家中时,已是深夜。郭杨云与团队成员顾不上稍作休息,立即开始了解农户的家中情况、具体需求和贷款用途。经过细致的沟通和了解,他们确认该农户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的申贷条件。于是,他们现场为农户宣传了当地政府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授信方案。在收集完相关材料后,郭杨云更是承诺将尽快为农户发放贷款,解决其经营生产的燃眉之急。

农户感激说道:“在这个关键时刻,是沪农商村镇银行给了我新的希望。郭经理和他的同事不辞辛劳,在夜色中为我办理贷款,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温暖。”

郭杨云和他的团队每天行走在各个村庄和田野,形成了一条条讯息活跃的“普惠金融网”,成为了当地广大农户走上致富路的坚强后盾。

夜幕下的坚守,是郭杨云和他的团队对普惠金融事业的执着追求;山路上的跋涉,是他们为农户点亮希望之光的坚定步伐。他们秉承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服务上水平,普惠进万家,为更多农户开辟一条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绿色快车道”。金融服务不仅“有速度”,也更加照亮了农户的心。

进取心越强,村居之光就越发温暖

夜色渐浓,秋风渐凉,山东济南槐荫沪农商村镇银行微小二队团队长赵全娜和她的团队却忙碌起来。她们带着信贷产品,带着沉甸甸的责任,走进一户户农户家中,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在生产经营上的资金需求,与村民们做朋友,真正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把村民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体会他们的风土人情,了解他们心中的忧虑。

在赵全娜看来,每一个农户都是乡村振兴的宝贵力量,每一个客户都是她竭诚服务的对象,他们的需求就是济南槐荫沪农商村镇银行一直坚持和服务的方向,解决他们的困难就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赵全娜带着她的团队,以坚定的步伐和满腔的热情,趁着夜色,深入村居,开展“沪惠村居”推广和建设工作。他们为村民们“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助力本土农业创新,夯实农业阵地,与村民们携手共筑和美乡村和产业致富的崭新路径。

针对村民们白天忙碌、交通不便等特点,赵全娜和她的团队创新服务模式,围绕本行推出的一系列便捷、高效、灵活的信贷产品。他们简化准入材料,优化操作流程,充分利用好惠民贷、惠兴贷等信贷产品的优势,将其第一时间介绍给村民。她们急村民之所及,想村民之所想,实施错时服务,限时办理,全程上门服务,真正做到确保村民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资金支持。

在“沪惠村居”建设过程中,赵全娜和她的团队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还积极引导他们创新本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她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村民们提供金融咨询和建议,帮助村民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

西张村是槐荫区的一个回民村,养殖牛羊和从事牛羊肉生意农户较多,赵全娜和她的团队趁着夜色一户户,一个个上门走访,帮助村民们扩大经营,其中一个客户在贷余额50万元,已经由原来的只屠宰发展到了现在的肉牛养殖大户,目前养殖场地占地40余亩,养殖规模达到近200头。

在赵全娜和她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沪惠村居”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村民获得了信贷支持,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本土农业也得到了创新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兴起,展现出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赵全娜和她的团队成员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农村是文化的摇篮,农民是社会的基石。因此,她们不仅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更将爱心与关怀播撒在每一片田野、每一个村落、每一位农民的心中。他们致力于成为“三农”的坚强后盾,用专业的服务和满腔的热情,守护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不畏流泪流汗,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每一名干部员工以坚韧不拔之志,深耕于乡村的每一倾、每一亩、每一垄热土之中。他们是无畏艰辛与劳累的“金融卫士”,心中装满对这片土地最为深沉的爱。面对乡村发展的重重挑战,他们挺身而出,为民纾困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更加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创新金融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他们更是守护“三农”的“金融哨兵”,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乡村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许庆鹏)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