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经济 > 专题报道

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召开

来源:信阳日报2024-11-15 17:58:4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教材函[2023]3号)等文件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交流科学教育的施教思路和落实策略。2024年11月11日—12日,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高新教育体育局和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承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科学教育 铸就科学梦想”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召开。

 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国际信息研究科学院院士兼院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原副校长、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原主席钟义信,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胡卫平广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罗星凯,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成员,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秘书长张举范,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纲,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巡视员田征,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西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杨勇,西安市教科院教育质量评估监测研究部主任张建武,西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干部赵璟,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东,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名校+”党总支书记、总校长刘占权以及来自全国各相关城市教科研部门主要负责人、科学教育负责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研员、教师及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科学教育优秀学校负责人、教师等七百多人共同参加本次会议,共同深入探讨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解读当代科学教育政策,深挖科学教育内涵,分析科学教育发展现状,共话科学教育未来趋势等,为更多教科研院所、学校和专业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共同推动科学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名校+”党总支书记、总校长刘占权致欢迎词,他向来自全国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教育同仁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给予学校支持和指导的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兄弟单位表示感谢!并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介绍了近几年,学校通过不断深化科创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协同发展课程体系,不断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结下的丰硕教育成果。并表示此次学术交流会让学校有机会,和全国的教育同仁一起聆听大师高屋建瓴的指导,共同交流学术思想,展示科学教育成果,为学校今后科学教育工作指引方向,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纲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近年来,西安将创新终身学习模式,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载体,优化网络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服务水平。西安的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未来,我市将重点做好推动课程与教学创新、加强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和资源共享与协作工作,努力提升西安市科学教育水平,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他强调,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建立,是我们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布局。希望通过这个共同体,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他呼吁所有参与共同体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开幕仪式宣读了“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成立文件,来自全国21家教育科研机构(中心)的负责人共同点亮行动按钮,见证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正式“扬帆起航”。 

钟义信院士在其主旨报告《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不会做什么?》中,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能力和局限。他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GPT等技术依然遵循着传统学科的范式,没有真正的理解能力,没有足够的可信度,没有真正的智能,因此人们不能过分乐观,也没有理由引起恐慌。他指出,只有人工智能的范式革命才能真正开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道路,建立通用的人工智能理论。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源头上彻底颠覆传统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确立信息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对人工智能的引领作用,建立以“机制模拟”为基本特征的“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报告中还讨论人工智能在教育、伦理和监管等方面的影响。

胡卫平教授作《构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生态》的报告,胡教授的报告为我国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具体的建议,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和生态的科学教育环境。他以中美科学教育的对比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强调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他强调科学课程的目标应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中,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在技术工程领域,强调技术与工程问题的规范性,让学生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罗星凯教授作《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之策》的报告,罗教授对于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提出的具体应对策略,推动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分析了国家加强科学教育建设的积极意义以及科学教育教师培养的必要性与急迫性,分享了30多年来在科技素养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与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经验。他指出新时代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创新实践,包括研发精品课程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等。

张举范教授作《重构学习生态——十年探索的案例分享》的报告,为与会专家和教师分享了他在重构学习生态和推动科学教育方面的深刻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他通过对中美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深入思考了我国科学课程构建中的可提升点。他强调了重构学习生态的重要性,《CEDSI少年科学院》的具体实施进行了介绍,该项目基于跨学科探究性学习和STEAM教育理念,整合学校科学课、信息技术课、人工智能课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将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入课堂,以模块化的主题构建基于“学科群”的体系化活动课程。

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科研负责人代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主任寇爽,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刘庆华分别进行了科学教育研究微论坛分享报告。各位专家的报告涵盖了各地教科研院所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展示了不同地区在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重点围绕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展开讨论,具体涵盖科学教育内容提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强化、评价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教育名师代表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督导室主任田春宇,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高乃定,邯郸市教科研中心信息中心主任李建国,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山西名师王宝霞分别进行了科学教育实践微论坛分享报告,各位名师的报告展示了各地在科学教育实践上的专业研究和深度探索和在智慧教育建设项目发展上的进展。分享了推动科学教育创新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分析科学教育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资源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帮助各位科学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更好地把握科学教育中的关键方法和教学策略。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优质课展示环节,来自西安市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为大家集中展现陕西西安在跨学科融合探究与主题项目式学习理念引领下科学教育的探索、实践与成长。这些课例不仅涵盖了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各个领域,还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为推动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示范。

专家点评环节,张建武主任不仅为大家揭示了科学课堂的无限潜力,更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实施指南与战略方向。张主任指出,青少年阶段培养科学兴趣、学习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非常重要,要通过创新课程设计与课程资源开发、保障科学教育教学条件、创新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评价等,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培养。

圆桌论坛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评估监测研究部主任张建武主持,来自商洛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齐军民,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主任王威亚,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青岛教学学会秘书长李一 ,兰州市教科所副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专委会委员高国君共同探讨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各位专家从多元化课程设置、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广STEM教育、强调全球化视野、引入新兴科技和热点问题、教育环境的智能化和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等几个关键点进行讨论,对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期望通过这些方向的深入探讨和实践,让科学教育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

大会宣读授予西安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共同体”实验学校文件,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田征和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共同为实验学校授牌。

会议最后, 当代教育家,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田征宣布会议闭幕。他指出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术交流会主旨鲜明,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新方略、新举措,指明了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他鼓励各位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促进跨学科融合、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科学改变世界,教育成就未来。此次“弘扬科学家精神 创新科学教育 铸就科学梦想”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不仅是科学教育领域的一次盛会,更是推动科学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契机。本次大会为全国科学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友谊、分享了理论与实践经验,共同探索了科学教育的未来方向。未来,期待与更多同道一起前行,并为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共谋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数字化时代科学教育未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