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举行

来源:民生网2024-12-09 22:03:32

12 月 5 日,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北陶专委会”)2024 年会在北京市第十七中学举行,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落实《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迈向新台阶。本次年会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北陶专委会主办,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教育集团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承办,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学区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协办。年会由北陶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曾广华和北陶专委会副理事长马红民共同主持。

活动现场

本届年会以“推进课程创新,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方式变革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入研讨,致力于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路径,挖掘其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崭新内涵与价值。年会精心设置了会议研讨和课堂展示两大重要环节,为北陶专委会成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高端平台。此外,北陶专委会还对积极组织参与“学习大先生,走近陶行知”读书活动的七所学校进行了表彰。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致开幕词,她指出,通过不到一年的工作,北陶专委会以陶行知教育精神为引领,积极推进学陶、师陶的文化氛围,着力探索课程创新,践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为首都现代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育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相信本次年会必将有力地推进理念与实践的有机融入,为教育强国筑牢坚实根基。

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先豹在开幕词中指出,年会以“推进课程创新,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既是对建设教育强国奋斗目标的热切响应,也是对推动北京市课程教学改革行动在朝阳落地生根的积极探索。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碰撞思想,为朝阳区研究和践行陶行知思想、深化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创新提供新理念、新思路。

会议研讨环节,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王凯以《搭建高质量课程平台,促进学生创新素养落地》为题,做了有关课程创新的专题报告。他基于时代发展对教育创新的诉求、国际教育的大背景以及未来创新的课程新定位等方面,从“以综合化跨越藩篱”“以创新性连接未来”“以丰富度改善供给”三个课程新属性,诠释了未来课程建设新平台的路径,即“以高质量课程实体容纳创新”“以课程群建设融通育人要素”“以特色建设提升育人品质”“让创新素养培育回归儿童”,展现了在新时代教育语境下,对于构建契合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素养培育需求的课程体系的深度思考与前瞻性规划,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清晰且极具实践价值课程改革路径与方向的指引。

随后,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曾广华深入阐述了课题引领与项目推进在学校课程创新与整体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科学副校长刘峡壁介绍了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在大中小全学段的贯通培养方法与课程体系构建。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以铸魂育人为核心,探讨如何借助教育家精神推动大思政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大兴分校校长张宝萍详细介绍了该校 “至真至善至美”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经验;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李文以构建幸福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切入,关注学生在校园中的幸福感和全面发展;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司学娟则聚焦于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的培养,分享了在课程创设中融入多元化学科元素与创新思维的实践探索。

这些分享从学校管理与实践、学科融合与拓展、思政教育创新、课程体系架构等多维度出发,结合各自学校的特色案例与丰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与启示。

在课堂展示环节,来自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等十余所学校的教师,呈现了80余节精彩的研究课。这些研究课充分彰显了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课堂教学的创新变革与多元活力,生动展现了教育改革的显著成效。

活动尾声,北陶专委会理事长杨朝晖对北陶专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她指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北陶专委会积极作为,组织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推进活动,有力促进了共同体成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初步形成了“学陶、师陶、践陶”的文化氛围和研究实践的中坚力量。展望未来,学会将继续以“行知行”的试验精神、“创造、开辟”的精神和以“求真、务实”的自我变革,引领、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

本届年会作为北陶专委会新领导集体组建后的首届年会,充分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时代价值与创新实践成果,彰显了各会员单位积极探索教育变革、追求卓越教育质量的坚定决心与实际行动。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进了首都课程改革与课程创新的实践探索,也必将对首都乃至全国“学陶师陶践陶”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