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对话延安·讲述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研讨会在陕西延安举行

来源:民生网2024-12-09 22:04:55

12月7日,“对话延安·讲述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研讨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馆多功能厅举办。会议由中国外文局、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指导,陕西国际传播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联合主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副院长孙敬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舒平,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海波,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宏兰,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马东坡,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张远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飞,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副总编辑邱陆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奚家米,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妮,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刘振涛,党委副书记马洁,党委委员、二级教授党争胜参加会议。会议由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主持。会上播放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延安国际传播成果展示宣传片。

     单舒平、王海波、马东坡先后致辞,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取得积极成果提出明确要求。刘振涛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对各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开幕式上做主旨发言。他指出,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不仅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与纽带。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要通过精准的翻译和阐释,准确传达红色概念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要通过搭建新时代对话交流平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探讨和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弥合文化差异;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外语和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播使者。

随后举行了“陕西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基地”成立仪式、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人民出版社与西安外国语大学红色译著出版协议签署仪式、延安时期百名国际友人红色文化传播书系编撰启动仪式。

在主旨发言环节,业界、学界专家围绕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妮生动回顾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延安的真实报道,提出“努力提高红色文化研究和内涵阐释能力,打造文化讲解品牌”。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从国际传播政策调研出发,用数字、案例说话,总结了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潜力、难点、阻点。

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张远航强调,应做好重要术语精准翻译、精准阐释,积极主动开拓传播路径,大力创新国际传播方式。

中国政府友谊奖、“三秦友谊奖”获得者,西安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籍专家杜布阔娃・奥莉卡基于自己及家人在陕工作、生活数十年的所见所思所想,对延安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提出了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教授以织锦为类比分析了中国红色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道路选择、理论路径、实践方法、思想指导,以及实践选择。

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王祥兵教授从抗战时期红区报道作品的翻译热潮出发,丰富了抗战时期红区报道翻译作品研究的视角,探索了视觉叙事与话语体系建构的关系。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教授以“形神兼备,形意结合:倾听作者,理解读者”为题,围绕陕西传统文化故事、延安红色革命故事、“一带一路”共建故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故事展开案例探讨。

本次研讨会共设置两个对话沙龙活动,分别围绕“红色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从延安到世界:文明互鉴 和合之美”两大主题开展热烈讨论,10位中外学者代表积极参与,通过结合自身实践,就红色文化的翻译方法、传播策略、文化互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见解。(王嘉闻 赵薇莎 宗润瑜)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