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4-12-12 10:10:53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漫漫征途中创造出博大精深、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延绵不绝的繁衍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中国传承的过程当中留下的历史精粹并且带有地方特色。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不难发现,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一些带有地域性的传统文化,甚至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例如我国一些传统的工艺剪纸,或者说是一些传统的戏、地方性戏剧等等,渐渐地失去了群众基础和传承的条件,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如果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在无形当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当中的瑰宝,同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底蕴
大力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底蕴。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传统文化涉及的面较为广泛,不仅包括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传统礼仪,不可忽视的是对汉语言的传承,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一些乐器、戏剧、音乐等等,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历经屹立不倒,足以证明其魅力,这些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意义非凡,因此通过在初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力的提升我国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未来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怀
在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且多种思想并存的文化基础。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一种忠君爱国向善的美好品德。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于世界上一些事情的辨别并不是十分清晰。学生的爱国情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一种崇尚的美德的良好风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儒家思想强调的忠君爱国,在初中学生当中,我们可以去取糟粕,取其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力。对于未来提升我国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到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成为了当下教育者需要思考的一个时代命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衔接,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一些生动鲜活的例子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坚守以下原则显得至关重要。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总是将老师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走访调研和阅读参考文献的过程当中,发现大部分老师主要的作用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主体,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处于生长期,对于知识的吸收更加的被动。他们认为老师的教授毫无新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再重视。教师在教授的过程当中,如果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教学,这门课程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师教授的过程当中,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的学习是通过老师的教授,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授的过程当中,中华传统文化应该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师授课的过程当中,更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几千年的过程当中,有人类文明记载的就有5000年的历史,这5000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文化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文化已经逐渐被剔除。目前可以遗留的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就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瑰宝。学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一种忠君爱国,崇德向善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引导着中华民族在过去几千年的过程当中,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且引领着世界界潮流的发展。我国大力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不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引导学生激发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积极向上的人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初中教学当中的重要一环,有效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道德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对于该门课程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贯彻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
现阶段我国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竞争不断加强,对民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这些传统的美德,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过去和将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要求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道德的底线、道德的标准和道德的思维都有体现,虽然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但是一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仍然适用。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仍然是未来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实现有效的衔接,灵活应用,并且在课堂当中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成为对教师的一个考验。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的一个全新的突破。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在国际世界上具备重要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法宝。初中道德与法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奠定重要的思想和人才保障,因此有效的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衔接。成为了未来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虽然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显得较为僵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也不是十分的具体,但这都不能妨碍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助力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
(一)借助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之所以可以屹立世界千年不倒,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有着重大的关联。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着许多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中国一直以大国负责任的形象在世界当中呈现出敢担当的一面,这也是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根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听起来枯燥乏味,但是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阅读参考文献和走访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我国目前初中道德与法制建设显得较为僵化,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心较强。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遗留下来的历史瑰宝,有效的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是未来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内容丰富,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深入浅出的引领以及一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应用道德与法治,做一个有道德,守法治的好公民。这也是未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渠道
有人将信息技术革命称为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确实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可以说现在社会时时刻刻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初中的教学也该产生一定的变革。在初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图渠道。在过去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信息技术不够发达,教师只能传统的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也只能阅读有限的书籍,通过传统的纸媒来进行知识的传播。但是多媒体技术却拓宽了学生的教学渠道,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现场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将我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深入浅出、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很重要的帮助,多媒体的形式多样,例如微信小程序,例如APP等都可以纳入到初中课堂,学生可以在休闲之余更多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了解中国建设,这对于学生未来成长为一个守法治、讲道德的好公民,未来成为社会栋梁之才都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三)设置情境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了放弃的想法,这也与当下教师的工作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僵化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可以融入其中,通过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要主导者,用历史上生动鲜活的例子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怀,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的途径,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
(四)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在哲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理解到了实践是思想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获得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广泛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门充满实践的课程,老师可以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与此同时在历史中汲取养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是相连通的。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积极主动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主动的做一个讲道德,有素质的好公民,教师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四、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历史瑰宝,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讲道德、有法治好公民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将成为未来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种深入浅出,并且借助多媒体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最终提升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
(文/杨贺妃 作者单位:大连南金实验学校)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3.03(总第2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