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4-12-12 10:22: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六个坚持”中的第一位。可见,如何深刻理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意义极其重大。
一、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向全世界宣告,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如果共产党在无产阶级利益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私利”,那他就不是无产阶级政党了。同时,他们还公开申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其他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是其最高价值追求。在《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利益正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所发起的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目的。正是从这一立场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尽其毕生都在致力于解放劳苦大众,谋求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
作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同样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共产党员如果不能给农民群众实际的帮助,农民群众就不会拥护我们。”“工农政权办事首先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作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毛泽东更是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在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更是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此后,《中国共产党章程》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都没有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到“人民至上”的高度,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明确将“人民至上”列为我们党必须做到的“六个坚持”的第一位,成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必须坚持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坚持人民至上,既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一百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个个堪称彪炳中华民族历史史册伟大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
回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参加会议的仅有13位代表,代表着全国五十几位党员。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长为具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取得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取得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倍受强敌欺凌的悲惨命运,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先后取得了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等一系列伟大成就。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严治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总结上述不同阶段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我党百年奋斗历程,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
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现代化。
坚持人民至上,不仅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总的特征上,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还从乡村振兴、教育、文化、收入、就业、社会保障、健康、人居环境和安全等诸多领域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举措,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紧接着二十大后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4月 13日,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再次强调,要“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正在全党展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动员会上,习近平再次号召全党“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重要论述,时时刻刻用人民至上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文/朱瑜辉 闫振民 作者单位:新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3.03(总第2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