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咸宁新闻网2024-12-18 18:21: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的新方向,要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将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贯穿职业教育,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教融汇中心锚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区域重点产业,通过聚集科教资源并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形成学校科教融汇新格局,使学校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中心三平台项目化 构建科教融汇新格局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和金蓝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科教融汇中心,负责学校科教融汇工作的资源整合、统筹协调、交流互动和运行管理。企校研多元主体通过“技术、资源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共建科技创新、科教资源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三大平台,并以科研项目为牵引构建平台间互通互融的科教融汇新格局。
目前,科教融汇中心已入驻企业20余家,与学校在微电子组装、新材料、低碳交通、智能装配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建成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四川电子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研究院、成都市中试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据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技术处负责人乔之勇介绍,依托科教融汇中心,学校的教育资源、企业的实践经验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得以汇聚交融,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引领着学院在科教融汇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多元主体深度融合 共享科教资源新生态
为实现各方资源的充分共享,中心探索构建“共建共享、互通互融、相生相长”的运行机制: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共研团队,合作开展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合作将研发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引入课堂共同开展教学,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教生态。
“在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中,我们实现了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共享。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和场地,还针对每个企业的生产实际,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这些支持减少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成都艾风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袁亚鸿说道。成都艾风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设备维修、保养的企业。今年5月入驻科教融汇中心,把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设备搬进了学校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理想实训环境。
四川匠八方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入住科教融汇中心,总经理向远涛告诉笔者:“我们公司为行业用户提供智能楼宇运维软件、智能制造管理软件、工业物联网模块和系统集成服务,与学校共同开发特色化的理、虚、实一体式教学实验平台,可使教学高效低成本,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平台开放式设计,为老师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科研平台。”
研发—中试—市场链式衔接 打造精准服务新体系
投影仪镜头组件装配工作站可以按20秒/件的生产节奏将5个镜头元件快速组装,且装配精度高,装配良品率达99%,一台工作站只需配备1名操作人员,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大大缩减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云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将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传感器、产品和人员之间实时交互,从而达到对生产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和优化的目的,提升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云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已实现顺利交付,为企业创造产值超过10万元。
在科教融汇中心大楼里,这样的校企合作案例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还有很多。在技术研发环节,如在微电子组装领域,学校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在中试环节,如成都市中试基地,学校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平台资源优势,对科研成果进行验证、优化和熟化服务,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国家级众创空间则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环境,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平台之间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形成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的链式服务体系。
校企“共生”,互利共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三年,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得到较快增长,共获授权专利近200项,其中10余项成果得到了成功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乔之勇说。
前沿技术快速融入 培育创新人才新方阵
以科教融汇中心三大平台为依托,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打破壁垒,形成了利益相关、深度融合的共同体。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则将生产设备、实践场地和行业经验等资源与学校共享,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以四川电子新工艺与新材料研究院为例,2023年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多方力量携手,共同成立了四川电子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研究院。通过利用研究院的尖端技术和实际项目,学院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让他们能够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紧跟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针对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学院在学生毕业前便开始实施专门的培训和评估,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进行教学,将行业的新趋势和新技术带入教学之中,以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与企业需求实现完美对接。
“通过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人才支持;企业直接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计和实习项目中,确保学生获得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乔之勇表示,学校与入驻企业合作设立创新实验班,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学生进入优质企业的比例达到80%。
科创赋能强师资 焕发教育教学新活力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丰富的科研案例和科研成果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学校建立科研资源共享机制,探索科研院所与职业学校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的机制,促进优质科研资源的共享集成;构建人才交流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专家、职业院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技术专家在各合作主体间兼职兼薪开展工作,共同建设创新型师资团队;柔性引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高级技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办人潘玉华,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卷烟厂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宝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组成的专家智库,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平台使教师们能够紧跟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企业需求,更促使他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在“新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科教融汇,将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的理念、方法、资源等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未来发展,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