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杨代习:追梦雪域绘时代 艺术之礼馈西藏

2024-12-20 17:22:59

杨代习,本来在呈马蹄形的湖南盆地拥有生活和职业所需的优越条件。也在这片水资源丰沛,雨热同期的丘陵地带拥有绘画创作所需的丰富素材,包括纤细的江南女性、奇峰异石和清秀美丽的江河。可是有一种念头在他心中逐渐发芽:若想自己的绘画具有整体性,那么就要去体验有别于当下环境的更远的人间境遇。然而,西藏成为了杨代习带着梦想、带着技艺、带着爱人去远赴的目的地。

侗族大歌依然在耳边回绕,青藏高原在眼前不断开阔起来,海螺色的云朵在琉璃色的天空中滚动。从冰川上滴落的水珠像一颗颗绿松石,很快在草原上形成一条条江河。牦牛像黑宝石洒落一地,被称为艺术之乡的雪域高原上所有的色泽滋养着杨代习绘画创作的灵感。他一路前进,一路回顾着于2006年到2010年在法国留学时在亚伯拉罕·宾卡斯教授的工作室学习的经历。他认为,借助绘画艺术这门神奇的力量能够把家乡清秀的丘陵和西藏雄浑的群山紧密相连。虽然2008年进入西藏的尝试没有实现,但于2019年4月,他终于从湖南大学引进至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期待已久的西藏梦。

在西藏,杨代习投身于与西藏人民互动的实际活动中,用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打开与当地人之间交流情感的渠道。为转变自己以游客身份观察西藏人民的方式,他深入西藏文化人之列,探究个体所深藏的情感和价值观。他来到牧歌悠扬的草原上寻找牧人守护家园和热爱草原的心理。时而也来到村头的白塔旁边来体会一个祈祷者额头上皱起的纹路中所释放的慈爱。

 

杨代习绘画作品《盛装》油画 200x120cm 2021年

《康巴汉子》 油画亚麻布 200x120cm 2021年

杨代习用相对浓烈的色调来体现西藏人民刚强的姿态,他热衷于用自己的笔法勾勒西藏人民强有力的形象。描绘西藏人民的特有的力量需要厚重的色彩、刚硬的线条、富有张力的线条方向、暖色调的运用等。杨代习认为,要培养西藏当地的绘画人才,要立足于西藏当地的文化基础。本土绘画以唐卡和壁画为主,去探索融合地方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最佳方式,才能在继承基础上推动创新。他在展望未来时说,将来的创作也要立足于西藏优秀的传统绘画,逐渐把自己特有的艺术思想和西藏独特的艺术思想融合起来推动绘画创作的创新和进步。

杨代习时而踏上去往阿里的路,想要寻找古老的象雄文明和古格王朝留下的艺术遗迹,时而朝南部旅行,去品赏齐乌岗巴画派的珍贵遗产。不管身处何地,储夫人成为他坚强的后盾。不管在国外留学时期还是来到西藏之后,同样热爱西藏的储夫人跟随着他,鼓励着他。他对于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也感染了储夫人,使她深深感受到在追求梦想中生存的全部意义。在西藏,杨代习双目中呈现的西藏人民在其独特文化的熏陶下显得多么憨厚、淳朴和善良。在独特的环境中,他们的肌肤在阳光下给人一种力量感,那种天赋的力量总是成为画作灵感的源泉。

杨代习有时和学生一并往昌都去家访,在那里他既能了解学生家园的美丽风光,也能找到打动人心的人物素材。在普兰县的科迦村,4月的“男人节”里男人们穿上深棕色氆氇藏袍,戴上红穗园檐帽,而女人们着上古老的孔雀服,各种宝石镶嵌的藏刀、火镰、钱包、护身符等在阳光下映射千变万化的色彩。每一个男人雄姿昂然,每一位女性英姿华丽,杨代习的脑海中一张张肖像在闪耀,似乎千年的记忆在眼前得到激活。想象在西藏的景观和调色板之间移动,一幅幅画在日月交替中出现在他的绘画室里,《神山下的男人》、《男人节上遇见你》、《底雅奶奶》和《你是那颗最亮的星》等系列作品层出不穷。

 

杨代习绘画作品《底雅奶奶1》油画亚麻布 240x200cm 2024年 

《笑对生活》油画亚麻布 200x240cm 2023年

《笑对生活》这部作品是在甘孜州采风时创作的康巴男人的形象,虽然杨代习作品中带笑容的人物不怎么多见,但这幅画深刻体现了康巴男人笑对人生的精神面貌。留白的背景突出主人翁的朴素形象,在劳动中磨炼出的双手虽然粗糙,但力量十足,厚重而扎实。不管风云变幻,康巴人那种潇洒和乐观的心灵总是让他们流露出磨不掉的微笑。这幅画在由西藏油画协会举办的2024年度油画展出中得到众人的围观。《肖像》也是一位康巴藏族人的形象,人物脸部修长,气质高昂,具有高挺的鼻梁和炯炯有神的眼睛。面颊和下巴之间的块面转折明显,凸显了雕塑一般的扎实形象。在宽檐礼帽下两侧略显的英雄结之红缨更是映衬着暗中透红的有力肌肤。

杨代习还热衷于用专业知识回赠西藏学子们的事业。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杨代习不辞辛劳培养藏族学生。他认为藏族学生的艺术天赋很高,每年都能够看到绘画技能突出的学子在他身边成长。来自昌都的一名学生,嘎松拉加这样说:“在读大学期间,杨代习老师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酥油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他不仅传播知识,还引领我在艺术的浩瀚海洋中探索、成长与蜕变。初入大学,迷茫如影随形,是杨老师的谆谆教言为我拨开迷雾。他告诉我,成为一名优秀艺术家的道路,需以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石,将自我与艺术融为一体,让灵魂在创作中自由驰骋。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源泉,要敢于突破传统,在创意的天空中绽放独特光芒。同时,还要敏锐洞察市场需求,打造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用智慧与才华让作品走向外界。”

嘎松拉加还说,在疫情期间杨代习老师带他们在画室里实践,师母也一直在陪伴他们,把逆境转化成有效的创作机遇。杨代习除了用艺术课程让同学们放下心来学习,还自掏腰包给他们提供了罐头和火鸡面等食物,点燃了他与学徒们之间情谊的火光。疫情过后,杨代习组建了“绘声绘色”团队,以艺术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如今,嘎松拉加凭借老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勇敢地踏上创业之路,开启了他自己的公司。杨老师的艺术境界,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嘎松拉加敬仰。嘎松拉加还补充说:“在我心中,杨代习老师早已超越了普通教师的范畴,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我人生道路上永远的楷模。我将铭记老师的教言,心怀感恩,在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作品书写对老师的敬意与热爱,让老师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薪火相传,永不磨灭。”

过去的三年内,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杨代习带着学生到山南市贡嘎县的果吉村去搞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一去就待上三个月。以墙绘等形式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成果回赠给村民,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实际运用。每次专注于墙画创作时,随时看到有藏族老乡默默地在观赏他们的作品,老乡们竖起的大拇指成为师生们最难忘的回忆。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活动中,也有当地中小学师生前来观赏,这也是绘画交流与促进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实践活动。为了带好学生,也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西藏古壁画非遗传承与创新绘画工作室”由杨代习来负责。忙碌于工作室里,杨代习愉快地挥动着油画笔,因学徒们丰富的佳作陆续出炉让他感到更美满。

 

杨代习绘画作品《冈仁波齐峰》布面油画 240x200cm 2020年

《你是那颗最亮的星4》布面油画 300x200cm 2024年

真所谓是天道酬勤,杨代习的辛劳既让他感到充实和自豪,又增添了社会的眼福。个人画展方面来说,于2013年,《峒山·忆》个人油画作品展在北京的798国际艺术区感叹号艺术空间展出;2010年,在法国巴黎的“蒙娜丽莎画廊”举办个人画展。联展方面来说,于2009年,油画作品《安娜依斯》入法国巴黎 “秋季沙龙”艺术大展;2010年,作品《享受阳光》入法国美术家协会沙龙艺术大展;2011年,在泰国国家美术馆,峒山系列作品入“联盟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巡回展”;2015年,峒山系列作品参加“和声·不异而同”联展;2017年,参加“新骑士当代抽象绘画联盟”联展;2017年,在法国参加“教堂文化主题国际展”;2021年,油画作品《盛装》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雪域情”第四届西藏油画展。杨代习的很多佳作也在国内外美术馆收藏。

时而观望着吉曲河欢快地朝着雅鲁藏布江奔流,杨代习似乎得到一种精神上的赋能后投入百幅肖像组画的创作中。他以现实主义精神情怀观照西藏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反映西藏人民的喜怒哀乐和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组画用巨幅油画肖像的形式记录西藏建设者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讴歌奋斗者的人生、刻画最美西藏的人物形象。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即“百幅工程”,它将是记录这个新时代西藏人民特有形象和他们精神面貌之宏大篇章力作。百幅肖像组画就是秉承“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向同行,与生活同声相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指示精神勇攀“高峰”。我们期待杨代习的百幅肖像组画如繁星渐次般问世,这岂不是记录时代、刻画最美人物、讴歌奋斗者人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西藏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桩吉事。

(文/郎加)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