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御探讨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4-12-23 15:23:58

刘  萍

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是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由于体育运动的对抗性、学生体质的差异性、场地的不确定性,学生意外受伤事件偶有发生。事件发生后,容易引发社会各界关于责任归属的讨论,并对学生、家庭、教师、学校等各个主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了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系统(“人-机-环境”)的组成及结构,对中学生体育活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提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降低的风险防范理论体系,让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得到安全保障,使青少年在体育教育中充分享受锻炼的乐趣。

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探讨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系统,首先要明确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的界定。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是指在体育活动整个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和心理安全,具体来讲就是学生、教师的生命、身体不受危害,体育活动环境和体育器械避免破坏和损失,学生在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不受来自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威胁,同时避免遇到危险。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的对象主要涉及两方面,即环境管理与行为管理。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安全保障,通过研究风险发生、变化的规律,认识、评估和分析风险所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当方法应对风险,尽量避免危害和减少损失。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其中关于“人”的行为、心理风险因素,关于“机”的体育器械、设施风险因素,以及环境风险因素,可共同构成“人-机-环境”的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系统。

一是行为风险因素。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离散性,对安全隐患的辨别能力不强,情绪易波动,自我约束力较差,调节控制行为的观念较弱,对突发事件缺乏应变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对体育活动当中的身体异常状况可能无法正确应对,上述因素客观导致了他们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二是心理风险因素。人的行为是受心理状态支配的。当人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活动时,其思维和反应的机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差错增多,易导致事故发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保证活动安全不可或缺;消极的心理状态,是认知存在误区而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是体育器械、设施风险因素。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器械、设施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设计风险、安装风险和使用风险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体育器械的设计不合理、安装不牢固;体育活动器械分布、位置、距离和相互关系不合理;运动器材陈旧、破损;运动器械可能是不适宜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非标准器械等。中学生体育器械、设施的涵盖范围除了供学生和教师使用的体育器械本身之外,还包括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装备,这一方面也应严格要求,如分发符合标准的体育运动服装和严格检查随身佩戴物。

四是环境风险因素。中学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体育活动类型的风险是不同的,同一活动类型在不同的环境中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每一天面对的环境是不同的,环境中的风险因素表现在多变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活动场地两方面。自然条件包括酷热、严寒、暴风雨、暴雪等对体育活动场地造成的损坏和给学生活动造成的不便。活动场地的风险因素包括学校占地面积小,供体育活动的场地受到限制;活动场地畸形,布局不合理;体育活动场地条件差,卫生条件不达标等。

中学生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危害与影响

体育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不慎受伤,对学生自身及其家庭、对相关责任教师、学校都会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对学生及家庭的伤害

体育活动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对学生及其家庭所造成的伤害是深远且持久的。从伤残等级而言,等级越高,伤害越大、越持久。对学生及其家庭而言,学生在伤害事故中可能受到的危害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身体和心理危害。体育安全事故最直接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伤残等级高的安全事故,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不可逆的身体伤害,伴随而来的是心理永远抹不去的阴影,如自卑、抑郁等持续性、难以扭转的心理问题。

其次是经济损失。根据伤害情况而定,较大的安全问题和伤害等级,医疗和救助等费用基本上都能做到转移支付,由保险公司、学校等组织承担。但是在体育安全事件中,大多数是轻、微性伤害,造成的经济负担不大,学生及其家庭往往考虑到自身和教师以及学校的关系,不会选择要求学校赔偿,而选择自行处理和治疗。虽然个体事件费用不高,但总体数量较大,经济损失总量不容忽视。

最后是学业危害。轻微的身体伤害对学习影响较小,可能造成学生上学、放学不便,或是耽误较少课程学习,在家治疗康复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较严重的身体伤害对学生的学业影响较大,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严重耽误学生的在校学习进度,学生即使返回学校上课,也难以跟上整体进程,致使其学习成绩滑坡,甚至休学、留级,造成学业上的损失。

(二)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对相关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影响

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直接相关方除学生外,还有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他们而言,体育活动出现安全问题本不是其初衷,但由于其行为缺失、偏差、错误等情况,直接造成了对学生的伤害。一方面相关教师将面临家长的斥责、索赔,对生活、工作造成困扰;另一方面可能受到良心的谴责,感到内疚、无助,心理上受到巨大的打击。这些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相关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影响其一生的教育事业。

(三)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对学校的影响

作为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第三方,学校在体育安全问题的预防与管理中,承担着最全面、最重要的职责和功能,连接并管理着学生和教师这两端,提供着安全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安全问题无论出在校内什么地方,学校都难辞其咎,并面临着声誉毁于一旦、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的困境。

中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转移防范措施

为降低风险,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学生体育活动应有以下几方面的防范措施。

风险转移。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往往很难划分责任界限,轻者赔礼道歉,重者对簿公堂,对双方都造成一定的负担。风险转移的方法客观上可以减少学生家庭同学校及教师的矛盾和纠纷,也减轻了学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购买保险,通过专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签订保险合同,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具体操作时,应注意市场化运作,由合法保险中介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学校强化安全管理与教育。首先,要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由于责任制不落实、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厉查处。其次,要强化体育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建立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制度,强化常规管理,加强医务监督。最后,要进一步严明教职工的职业纪律,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树立正确的风险认知。体育教师的风险认知是体育教师对风险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不同个体因其个体差异性而对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不同。体育教师对风险关注度越高,风险认知程度越好。大多数体育教师亲身经历的意外和伤害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是道听途说,因此对体育活动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区、误区。所以,体育教师增强安全意识和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中的风险因素是避免体育教师自身造成伤害事故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师加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在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研究中,对体育教师职责的探讨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教师有责任心,面对意外伤害才会有周密的安全对策,学生的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一方面,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练习方法要得当,对教学内容和环节中易出现的伤害事故、隐患应有预见,同时应对使用器械、场地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应当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规范课堂纪律,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在教授技术性较强、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时,教师一定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中学)

选自《平安校园》2023.10(总第263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