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的路径优化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4-12-23 17:45:47

孙  磊    邢  俐    白志强

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基本单元,既是党组织和广大师生的联系桥梁与纽带,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培养人才的重要引导者和组织者。基层党建工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部分高校采用师生合编党支部的模式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解决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人员流动性较强等问题。师生合编党支部,即把有相似专业或工作背景的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合编入一个支部,在增强党支部人员稳定性的同时发挥教职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基层党支部工作成效。师生合编党支部可以有效发挥高校党建现有资源,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组织模式。

民办高校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转型逐渐发展起来的高等院校。与公办高等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学生党员人数较少,党建工作基础不深;基层党支部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功能性不够强。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中共青团员人数比例下降,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和培养学生党员工作的难度。本文从目前民办高校师生合编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入手,论述师生合编党支部工作机制优化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为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参考。

优化党建工作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稳定人员结构,加强支部建设

相比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高校的师生合编党支部规模要小一些,学生党员的人数和比例都明显低于公办院校,加上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大,毕业后即脱离学校支部,难以形成稳定的组织架构,党建工作缺乏延续性。另外,民办高校专业规模普遍偏小,建立师生合编党支部很难以专业为单位。现有条件下,把辅导员纳入进来,是增强党支部人员稳定性的重要举措。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通常要求其政治面貌为党员,且辅导员从事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学生日常管理,贴近学生,同时党性坚定,政治辨别力较强,既可以作为中坚力量在师生合编党支部中贡献力量,也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党员的思想引导者,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全面落实党建工作

辅导员党员的加入,优化了学生党支部党员的结构比例,有效强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实现辅导员党员主导性与学生党员能动性的结合。辅导员党员本身与学生关系密切,工作内容也基本是围绕学生日常展开管理与督导。建立师生合编党支部,进一步加深了辅导员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提高了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使党支部能够更高效地开展和落实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师生合编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师生合编党支部内的辅导员党员与学生党员同在一个学院或学科专业内,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以自身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党员,有利于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建立师生合编党支部也有利于辅导员党员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加深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入党动机、党员责任和义务的正确认知。

党建工作现状与不足

民办高校实行自主办学模式,多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或院长负责管理,办学资金自筹,管理方式比较灵活,这就决定了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运行与公办高校存在不同。实行师生合编党支部机制以来,随着党建工作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党支部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民办高校师生合编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学校直接任命,多由学院或学科的学工负责人兼任,选拔和任用标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党务工作能力等支部书记应具备的关键素质。其次,支部内的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存在权责不够明确、工作效率偏低的现象。最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制度。民办高校因为党员人数较少,党支部规模普遍偏小,覆盖面和影响力不足,逐渐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重实效、轻协作的倾向,监督不到位,奖惩不明确,成效不明显,影响支部的活力和进一步发展。

(二)书记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角色定位不清晰、工作不到位。如前所述,师生合编党支部书记一般由院系或学科的学工负责人兼任,学生工作繁冗纷杂,事务性工作占比较大,占用了学工负责人的大部分时间。兼任支部书记,容易“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党建工作。部分支部书记对于发展党员的工作重视不够,培养和引导的力度不足,工作流程不清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合编支部的发展。

理论水平不足,思想不到位。一些师生合编党支部书记没经过系统的思政理论和党建知识的学习,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支部书记缺乏必要的理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领悟力和判断力不足,容易对一些现象产生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时产生的疑问,也很难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惑,这影响着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

缺乏执行力,责任不到位。一些师生合编党支部书记把工作内容简单地理解成下达上级文件或通知,贯彻基层党组织工作精神的执行力较为欠缺,对自身责任落实不到位。长此以往,不利于师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和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辅导员党员作用尚有发挥空间

师生合编党支部中辅导员党员的身份主要有四种: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主体力量、处理党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带头人。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党员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一方面是因为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基础不深,经验不足,支部对辅导员党员的工作和职责缺少系统的组织和安排,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较之公办高校的辅导员覆盖面更广,内容更琐碎,行政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难以有效衔接,辅导员党员对支部的工作和活动参与感不强,积极性不高。

(四)学生积极性有待提升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关注专业技能和就业方向,对学校党建工作参与度不高。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对于思维活跃但不成熟,接受能力强但分辨能力较弱的年轻人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在思想上形成一定的冲击。总体而言,民办高校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学生党员培养和考察工作难度较大。部分师生合编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方式较为单一,内容略显枯燥,没有有效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影响了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

党建工作机制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师生合编党支部建设模式和制度

首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端正党员思想,提高党员党性观念和政治觉悟。对于党建工作和活动做到有章可依、责任到位,突出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到既高度统一,又丰富灵活,让每一名党员都有切实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愿参与、乐参与。其次,完善党内监督和民主评议制度,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凝聚力,保证各项权利和义务落实到位,认真征求和总结广大师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规范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流程和培养教育学生党员的工作管理制度。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认真研究制定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引导培养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认识,增强党性修养。采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为辅导员党员提供完善的工作平台

要为辅导员党员创造条件,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支部党建工作,最大程度开发辅导员党员在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的能量和作用。首先,要突出辅导员党员对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辅导员党员自身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其次,要强化辅导员党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方面的作用。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教工群体之一,辅导员党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加高效完成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工作。最后,要尽量发挥辅导员党员在师生合编党支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师生合编党支部与原有的学生党支部相比,人员结构、目标任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辅导员党员的作用更加凸显,要充分开发辅导员党员的工作潜力。

(三)紧跟时代积极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积极性,可以因时因地,灵活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如演讲、知识竞赛、专题讨论、影像作品欣赏等,在激发学生党员学习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另外,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方面,还应以教育和培训为主,但方式可以多样化,可引入多媒体教学、线上线下讨论、分组分专题学习等教学培训手段,同时引入奖励机制,严格标准的同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提升学习兴趣,更快更全面地学习和理解党的理论政策,同时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积极推广优化师生合编党支部,既是完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方式,对于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培养人才、团结力量、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本文系“2021年北京工业大学党建课题面上项目《师生合编本科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机制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选自《平安校园》2023.12(总第265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