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4-12-26 19:42:15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平行论坛——2024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坛,12月21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大产业”。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改变着我国乡村的面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是关键一环。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围绕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话题,与会嘉宾展开跨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马利,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成员于培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人民日报社原编委委员、秘书长程庆民,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昌垂,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全世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新等近5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致辞并宣布开幕。(图/郭幸福)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关系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伴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
于康震表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目前来看,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乡村发展面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人才短缺、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有些内陆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既无矿产资源,又是丘陵地带;既不沿海、沿江,也不沿边;或者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迟缓。这些地区距离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针对当前的形势,于康震谈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于培顺说,新质生产力正以蓬勃之势崛起,为乡村振兴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新质生产力将驱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程庆民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生产力。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在全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要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富裕美丽又生态宜居。
新质生产力为乡村经济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打破了传统乡村产业发展的束缚,为乡村经济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通过网络,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市场行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更优质、抗病性能更强的农作物品种;使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技术,可对乡村人口、土地、环境等进行精准监测分析……
在何昌垂看来,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助力优化产业结构,更能促进生产组织形态变化。”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农民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情况,现代农业园实现了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山东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克明感受很深。在新质生产力的助力下,他不仅将酥梨产业做大,还种出有机健康的品质梨,种出独一无二的特色梨。
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农业不再是孤立的生产环节。“通过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衍生出‘农业+加工’‘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多种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让乡村产业实现了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说。
▲论坛举办“人才振兴如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圆桌对话。(图/郭幸福)
启动“全国乡村振兴民生推荐官”征集活动,发布“一城一英雄”民生好故事系列影视短剧拍摄计划
“技术创新、数智革新、绿色更新等如今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引擎。”李新社说。
生物技术、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以及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在李新社看来,要实现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基础设施、人才、资金、产业发展生态存在薄弱环节,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认识也存在不足。”他分析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好工网数字人才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海丰表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数字经济,都要以高素质的人才为支撑。
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品牌影响力,离不开一批热爱乡村的新农人。“破解人才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价值体系,实现人才从国外、国内城市向农村转移。”王海丰说。
为挖掘乡村振兴所需人才,论坛上启动了“全国乡村振兴民生推荐官”征集活动。“通过征集,我们希望发掘并培养一批热爱乡村、熟悉乡村文化的人才,让他们成为乡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项目执行人刘一磊说,希望通过“全国乡村振兴民生推荐官”的视角,展示乡村风貌,推介特色农产品,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从而加速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
论坛上还发布了“一城一英雄”民生好故事系列影视短剧拍摄计划。“拍摄计划聚焦于那些在民生工程中勤勉奉献、不懈努力的普通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城市的骄傲与灵魂,推动着城市的持续发展,也将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执行人陈宗建说。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6期、12月2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