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宇宙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7 10:23:05

  勇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及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执行主任,中国航天科普大使。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大韩航空公司有位乘务员因胃癌去世,并被韩国有关部门首次认定为宇宙辐射工伤。什么是宇宙辐射?长期坐飞机会有致癌风险吗?

宇宙辐射: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首先肯定地说,地球所在的宇宙空间中的确存在着多种辐射。根据相关解释,辐射是在空间或材料介质中以波或者粒子的形式发射或传输能量的过程。通俗一点说,辐射是一种传播中的能量,通常以电磁波或者粒子的形式存在。

虽然根据波粒二相性原理,电磁波很多时候也可以被视为粒子,或者是由光子组成,但在经典物理的范畴里,波和粒子是完全不同的存在,而且他们的辐射特性也有很大的差别。

说起辐射,我总想起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主人公总是手拿一个探索设备,时不时会发出滴滴的响声。这个会发声的设备是一个探索粒子辐射的装置,学名叫盖革计数器。当有粒子辐射靠近的时候会发出响声,并开始计数。当然现在的辐射探索装置要先进很多,还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辐射粒子的强度。这种测量都是针对粒子辐射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粒子辐射的机会很少,只有去医院做相关检测时才有可能。另一种电磁辐射接触的机会很多,小到手机、电脑、微波炉,大到通信基站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不过相比之下,这些电磁辐射的强度远远比不上太阳的辐射强度,所以不用担心;需要担心的是另一种辐射威胁——来自太空的宇宙高能粒子辐射。

地球作为宇宙的一个微小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宇宙中那些带有穿透能力的微小粒子。他们可能是太阳风暴时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也可能是来源于太阳系之外的银河宇宙线。

虽然高能粒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但单个粒子的能量并不大,通常用电子伏来作为能量计量单位。常见的高能粒子包括MeV (百万电子伏)或者GeV(10亿电子伏)。虽然这点能量连一个鸡蛋都煮不熟,但在微观粒子家族中,他们也算得上是高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粒子”。

理解高能粒子的速度,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一个重量约30克的蛋糕,如果运行速度和1个GeV 的质子相同,蛋糕所携带的动能大致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

宇宙高能粒子会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但得益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来到地表的高能粒子辐射已经大大减弱。不过对于航天员来说,进入强辐射的太空,则必须需要具有防护功能的航天器舱体和舱外航天服,来阻挡绝大部分的宇宙射线,科研人员也会对航天员进行辐射剂量检查,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坐飞机的辐射量比X光更大?途经极区的航线需要注意

既然如此,飞机上的乘务员怎么又会因此而患癌呢?一般来说,飞机飞行高度的辐射虽然比地面高,不过并不致命。普通人乘坐飞机的时间少,所受的辐射并不足以致病;空乘人员常年飞行,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肯定是超过普通人的。

我们通常采用生物学辐射剂量单位西韦(Sv)来衡量辐射的健康风险。以胸部X光片为例,拍片每次曝光时间为0.2秒左右,辐射剂量大约为0.02mSv(1Sv=1000mSv),而一次越洋航班上的宇宙线辐射约为0.03mSv。

由于空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的确比一般人更容易暴露在宇宙辐射下。这名患癌的乘务员,从1995年到2021年平均每年飞行1022小时,其中约一半航线都是经由北极飞往美洲和欧洲的远程航班。在地磁暴发生时,太阳风暴时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能够通过极区大量进入,产生美丽的极光,此时飞越极区所承受的辐射强度会远大于平时。航空公司通常会在地球磁暴发生的时候选择避开极区航线,以保护飞机上乘客的安全。

综合考虑远程飞行及不规律饮食等因素,韩国有关部门认定该乘务员的病与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这样看来“宇宙辐射工伤”的结论是合理的。空乘人员需要控制自己的飞行时间,以免遭受过度的辐射。另一方面,普通人在搭乘飞越极区航线的时候也需要关注空间天气。

辐射:别再骂我了,我也很委屈

看到这里,恐怕会引起更多人散布“辐射有害”的谣言了。所以必须强调:大可不必!我们生活在地球本身,就是在被自然辐射源包裹的环境中。甚至此刻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是一个辐射源。

人体内含有碳—14和钾—40,会放射出β射线与γ射线。一个人每年受到自己的辐射大约在0.4mSv级别——当然,你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微量的辐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mSv/年,在我国,根据国家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普通人,每年有效剂量是1mSv,只要不超过这个限值,都不用担心健康风险。

上文提到的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老式的显像管电视上的雪花点就是宇宙背景辐射。事实上,雪花点的产生可能更多是显像管本身的噪声,跟宇宙背景辐射并没有关联,产生这个误会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经常用类似的点状分布图来表示宇宙背景辐射,看起来和电视屏幕上的雪花点还真有点像,也难怪会有人误会了。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2(总第267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