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7 10:26:35
张旭东
平安校园建设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学校管理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和基础保障,没有校园平安,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平安校园建设涵盖多个方面,如消防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其中,校园消防安全建设在平安校园建设体系中尤为重要,它事关师生生命健康,事关学校安全稳定大局。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是建设平安校园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现,是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顶层制度设计、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宣传教育、科技赋能五个维度出发,加强校园消防安全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局兼顾,不断筑牢校园消防安全体系。
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的共性痛点
在校园消防安全建设方面,各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有所差别,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痛点,如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
第一,顶层制度设计不足。虽然各学校大多都有消防管理制度,但普遍缺乏强有力的奖惩制度、二级单位监督管理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部分高校的消防管理部门对自身职责定位不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缺少系统规范的消防管理责任制,导致学校内部的消防管理责任不具体、不明确。
第二,组织建设不健全。多数学校保卫部门设有消防科(消防办公室)等,但专职消防员队伍建设不足,消防安全工作多由负责治安巡逻的保安队员兼职。
第三,宣传教育流于形式。部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重形式轻效果,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并没有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上墙不入心”。
第四,管理方式传统落后。有的高校没有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联网,科技消防资金投入少,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不高,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理消防安全隐患的能力不足。
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的完善
(一)顶层制度设计是源头
在专门针对高校的消防安全法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施行后,高校消防管理工作方面有了非常明确的法规依据。
对学校而言,加强校园顶层制度设计是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建设的源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制定了相应的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既包括学校层面的制度规定,又包含具体实操的管理细则,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消防组织领导和安全职责。在具体制度落实方面,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委员会制定议事制度、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等;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明确消防重点单位(部位),实行大型活动消防安全责任制,依法监管校内基建工程,规定各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和具体工作职责;在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方面,明确学校层面每季度检查、二级部门每月自查、重点部门每日巡查的制度和隐患整改的具体措施;在消防经费保障方面,严格规定各项经费来源;在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演练方面,对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对特殊工种人员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对消防重点单位(部位)所属员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具体的消防管理细则,如《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和奖惩规定》等。完善的校园消防安全制度体系,使得保卫处在开展校园消防安全工作中有了制度依据。做好校园消防安全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学校消防安全制度矩阵,是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组织建设是保证
制度千万条,执行第一条。完善的校园消防安全制度体系关键在执行到位。消防安全队伍建设是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保障。校园消防安全组织大致包括消防安全议事机构、兼职消防队伍和专职消防队伍。
在消防安全议事机构方面,制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消防组织领导和安全职责,设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在兼职消防队伍方面,学校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成立覆盖全校所有二级部门的兼职消防队伍;在志愿消防组织建设方面,组建志愿消防队伍和微型消防站队伍、学生志愿消防队伍、建公寓支援消防队伍;在专职消防队伍方面,保卫处下设消防科,专职从事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将原有的保安巡逻队一分为三,分别管理。消防巡逻队单独建制后,专职投身消防安全工作,任务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线战斗力,扎实推进了学校微型消防站的工作。消防巡逻队在校园消防紧急拉练、消防检查、消防督查、消防培训、消防基础设施维修维护、扑救初期火灾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定海神针。
(三)机制建设是拓展
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保卫处是主体队伍和专业力量,但是仅依靠保卫处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加强校内和校外合作,建立沟通高效、运行顺畅的校园消防安全工作机制。
建立校内合作机制,要依托兼职消防员队伍,加强二级部门之间的消防安全工作合作,在校园消防安全宣传、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学生公寓违禁电器管理、学生公寓消防疏散演练、兼职消防队伍培训、电动自行车充电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每年新生开学后,学校保卫处联合相关部门对新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后勤员工消防技能培训,提高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提高检查火灾隐患能力,提高学生公寓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提高校园内消防宣传教育能力,不断加强消防“四个能力”建设。
建立校外合作机制,一方面要“引进来”,紧密联系应急管理救援部门,邀请消防部门传经送宝。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区防火监督处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机制,在每年新生开学期间,对全体新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与朝阳区某消防救援站建立消防疏散演习工作机制,每年消防安全月期间,联合举办消防疏散演习,并邀请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进行现场消防安全教学。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兄弟高校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拓展校园消防安全视野,提升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四)宣传教育是基础
宣传教育工作,是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要做到既要上墙,又要入心。在消防宣传教育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卫处消防科承担主责,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方法、手段、载体方面进行创新。
宣传教育手段要创新。传统的消防宣传教育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需要。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宣传栏等传统方式本身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利用美团外卖柜格口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学生每取一次餐,就能看到宣传图文,接受到一次无声的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理念得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宣传教育方法要创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消防博物馆、蓝天救援队联合组织“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将消防安全体验馆搬进学校,由蓝天救援队队员带领参训新生进行实操体验。实操培训设置模拟灭火体验、火灾现场模拟逃生体验等安全训练项目。消防安全体验馆情景逼真,代入感强,能够让同学们迅速掌握灭火器使用要领。
宣传教育载体要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校依托融媒体平台,对全校师生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同时,学校将安全教育课程搬到移动端,并计入必修学分,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学生通过公众号进入安全教育课程,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考试。安全教育课程知识丰富、案例生动,宣传教育效果良好。
(五)科技赋能是助力
科技助力校园消防安全成为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全校各楼宇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集成到学校消防总控制中心,并由专职消防中控员24小时双岗值班看守。一旦发生火情,校园消防总控制中心会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通知就近值班人员和消防巡逻人员查看实地情况。消防联动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火情监控效率,缩短了火情处理时间,提高了校园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是使用科技手段为消防工作赋能的体现。
另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卫处开发了火情事前预警系统,即消防安全隐患随手拍小程序。师生可以拍照上传,反映校园中存在的各种消防安全隐患。此外,保卫处还制定安全隐患随手拍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多拍照,多反映,便于保卫处及时处理校园安全隐患。
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建设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校园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学校应从顶层制度设计、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宣传教育、科技赋能五个方面统筹发力,不断完善校园消防建设内容,筑牢校园消防安全体系。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卫处副处长)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3(总第2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