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五维策略”

以深圳龙高观澜校区为例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7 10:59:14

王红艳    王晨馨

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以下简称“龙高观澜校区”)创办于2020年9月,是深圳市龙华区唯一一所公办寄宿制初中。目前,学校开设26个教学班,共有1160名学生、92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中有中共党员40名,设有一个党支部,并以学科组为单位分设两个党小组。创办三年来,该校切实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学校高效治理的科学理念和路径,创造性提出和实施“激活+滋养+陪伴+托举+制度”策略,生动呈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图景,推动学校走上高水平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突出“激活”

中国式基层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是一个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先进性释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激活基层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成为名副其实重要治理主体的过程。城乡社区、“两新组织”以及学校这个特殊基层场域的治理,概莫能外。惟有真正实现这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才可谓科学高效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激活权责意识。在推进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过程中,学校着力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很重要,人人都值得被尊重”的理念,强调广大教职员工(包括临聘人员)、每位学生及其家长都是应该发挥作用和受到重视的管理者。结合讲授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制定详细的学习和宣介计划,通过采取定期组织研讨会、举办专题讲座、制作主题短视频、召开小型分享会等方式,让“三个人人”理念入脑入心,最大限度激活每位相关利益主体和治理主体的权责意识,为党建资源和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夯实权责意识。通过实施当值老师“一日校长”制度、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等举措将“三个人人”理念落细落实。党员老师每到周末都会身着志愿者专属红马甲,在学校门前帮助学生提拿行李并疏导交通;家长志愿者在周末放学和入校期间,都会身着义工服为孩子们服务。广大学生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如整理图书和清洁环境的图书志愿者、为校外来宾介绍校园文化的文化大使志愿者、负责管理校内遗失物品的失物招领志愿者、活跃在校内各项赛事活动中的活动志愿者等。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都在享受志愿服务带给自己的便利,同时也都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建构起一个“奉献-感恩-回馈”持续循环的温暖链条。

强化“滋养”

治理包含硬治理和软治理等多个方面。高水平的治理必定是硬治理和软治理等模式的有机结合。通过文化设施和相关手段进行治理是一种典型的软治理方式,呈现寓治理于滋养之中的特点,对于学校治理至关重要。龙高观澜校区一方面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创造和挖掘校园物理空间的滋养功能,另一方面注重加强涵盖学部(年级组)文化、班级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双轮驱动党建引领以文化人的目标。

挖掘校园物理空间的滋养功能。龙高观澜校区在建设改造教学楼的过程中,引入“社区化”和“家园式”概念,尝试“把学校打造成学生第二个家”,突出强调物理环境的“滋养”功能。例如,使用大量的原木色装饰、软包、绿植点缀,让环境变得如同家园一样温馨柔和;在教学楼的每个楼层设置开放式阅读空间、休闲区和展示区,在楼顶开辟阳光播种区,以及建设200平方米的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让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之余还能拥有展示自身风采的舞台。

提高校园文化的滋养实效。龙高观澜校区重视学部(年级组)文化建设。每个学部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管理理念命名,如七年级称作“鲲鹏学部”、八年级为“骐骥学部”、九年级为“金鹰学部”。每个名字都有它独特的寓意,包含对学生发展的特别期待和祝福。与此同时,在学部文化框架内,学部的各个班主任根据班级的特点,对班级进行命名并落实班徽设计,通过班会、小型分享会不断赋予和深化班级文化内涵,让广大师生在对学校文化进行“细胞级”的理解与阐释中得到无声的滋养。

做实“陪伴”

情感不仅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石,还是实施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情感治理,对弥合治理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的鸿沟,以及对冲法治和技术治理负向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场域,党建引领学校高水平治理应在探索情感治理上下功夫。龙高观澜校区基于寄宿制初中的校情,提出和践行“陪伴是更精准地服务、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直接地寻觅优秀”的理念,以暖心陪伴推动党建引领工作,生动展现了情感治理的价值和效果。

党员干部陪伴教师。龙高观澜校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兑现“你陪伴学生、我陪伴你,你在、我也在”的承诺,将对教师的陪伴贯穿到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包括早晨陪跑操、晚上陪查寝、周末接返校等各项具体事务。学校未设立独立的行政办公室,而是将所有的14名中层行政干部(其中12人为中共党员)分散到各个学部(年级组)中去陪伴一线教师。中层行政干部与其他科任老师一同在大办公室办公,承担相同的工作量,以便随时掌握教师思想情绪变化,帮助教师解决身边的困难,发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潜能优点。

教师陪伴学生。龙高观澜校区绝大多数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懵懂的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鉴于此,学校在进行教师培训时突出“陪伴、容错、等待”理念,强调对学生要进行深入观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犯下的错误要进行深层次剖析,在时间、空间和形式上为学生留下更多的包容空间,一同等待“花开时刻”。基于这种教育原则和治理理念,学校教师主动走进学生宿舍,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安抚学生的茫然无措,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技巧,鼓励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暖心的陪伴,不但增强了学生们对教师的信任,还让学生们在校园内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长陪伴学弟学妹。为帮助低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龙高观澜校区自2021年起组建校级的“理想与成才”学长团。每届学长团任期为一年,由25位成员组成。成员按照“学习典范”“工作突出”“自立自强”等标准从初中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需要通过个人自荐(班级推选)、材料初审、学部考察、学校初试、班级走访、材料公示、学校复试、群众投票等多个环节。学长团在学校团组织和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为学校献计献策、与学弟学妹分享经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长团的成员以学长学姐的身份,给予初一学生学习、生活、品行等方面的鼓励和帮助。学长团的运行,弘扬了传帮带的传统,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了上下两个年级的学生在相互陪伴中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

实施“托举”

如果“激活”是用好能力存量,“托举”则重在通过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挖掘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等主体潜能并加强赋能,引领他们在学校治理中创造更大的价值。龙高观澜校区在活动托举、平台托举、家校合力托举等方面有扎实的探索。

着力活动托举。龙高观澜校区以“五自教育”(即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性格自强、行为自律、心理自尊)为目标,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学校常态化开展的活动包括: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主题团日活动、红色教育基地活动;表彰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的“龙高之星,榜样力量”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和自然的“研学三农河源行”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读书节;提升学生艺术、文化和社交能力的文艺节、体育节、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索和艺术表达上展现创新精神的科技节和戏剧节。

创设托举平台。龙高观澜校区挂牌成立了“领航工作室”,下设10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中党员占比为60%),初步构建起学校在教学、德育、科研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头雁领航的格局。该校坚持对“名师工作室”提出具体工作目标要求并加强政策保障,使得名优教师能够带领工作室成员以校情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切实开展集体攻关研究,真正做到名优教师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与此同时,制定实施面向青年教师的“摘星计划”,对标市区两级比赛内容,通过“以赛促研”和组建“备赛团队”等方式,从多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赛前培训、赛中磨课和赛后复盘,为青年教师参加校外赛事活动提供全程服务。此外,还按照名师示范课、骨干展示课、新教师汇报课三个体系开展教研课程,并及时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学校青年教师获区级以上奖项合计246人次。

家校合力托举。龙高观澜校区从创建之初,就谋划部署家校合作,旨在为学生健康成长凝聚强大的联动力量。该校成立了“行远家长学习共同体”,通过各种方式号召家长坚持终身学习,构建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树立勤奋善学的榜样。该校坚持在每周五开展“校长有约”活动,由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及两名中层行政干部,与受邀的十余名学生家长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双方就学校的管理理念制度、家庭教育的迷茫困惑、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问题充分开展深入交流,既传递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宣传了学校的管理举措,还提醒了家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增强孩子幸福感”,帮助家长找到增进亲子关系的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家校育人的合力。

着力制度建设

制度是最基础、最稳定、管长远、管根本的力量。着力制度建设,是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必需举措。龙高观澜校区在实施激活、滋养、陪伴、托举策略的同时,还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为巩固和深化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水平及效能提供刚性保障。

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学校制定《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实施《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专项制度》及《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表》,出台《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某学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及《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台账》等。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不断提升,为党建引领学校治理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制定多项规章制度,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强师生学习能力。在科研管理方面,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创新教法和学法;在财务管理方面,实施严格的内控财务制度;在后勤管理方面,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同时,对标《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观澜校区校园巡查有关清单》,组织开展定期巡查工作。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既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要求,也保障学校运行的有序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龙高观澜校区“五维策略”的实践已结出阶段性硕果,为深圳教育增添了一道别致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学校已获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科技教育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校级组织工作先进单位、STEM教育示范校、“深圳市首届青少年智慧城市论坛”优秀组织单位、深圳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学会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等荣誉称号,该校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类比赛中学生获奖共计80人次,其中国家级18人次、省级13人次、市级43人次、区级6人次。龙高观澜校区“五维策略”的实践充分证明,理念越先进则道路越宽阔。落实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需要与时俱进、因事制宜、创新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具体可行方式,不断开创立德树人的新局面。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国家治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3(总第268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