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7 11:41:53
熊冰雪
新加坡是典型的城市国家,国土面积733.2平方公里。 截至2022年,新加坡总人口约564万,公民和永久居民约407万,华人占74%左右。“虽然它有着有限的幅员、多元的族群和复杂的地缘环境,但其出色的治理能力赢得了与其先天条件不相称的巨大国际影响力”。新加坡历史上长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其早期大学基本遵循英国传统的自主办学模式,为宗主国教化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后的新加坡,在没有任何天然资源的情况下,靠着经贸和人才,迅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便开始引进技术水准较高的专业人才,以提升国家竞争力,由于新加坡是多元民族社会,人民行动党自执政以来,实施多种语言并重政策,主张宗教自由,着力构建新加坡“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学制体系划分为学前、小学、中学、中学后四个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指中学后的教育中能提供学位课程的机构,其规模小而精,国际影响力较大、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概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占地0.6平方公里,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肯特岭、武吉知马和欧南,校区之间有免费的学校巴士通勤。校史可追溯到1905年,为满足当地社区的需求,谭家金领导创办的一所仅有23名学生的医学院。202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年报显示,大学有16个学院,学生43145名,教职员工12678名。其办学愿景是“引领世界、形塑未来”,使命是“教育、启迪、改造”,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坚毅、卓越、尊重、诚信”。
新加坡高校与多数欧美高校类似,没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和大门。学校以较为集中的楼宇簇成校区,主校区有足球场、标准室内外泳池等运动场地。校内公路为社会公路,均向社会开放,社会巴士及车辆在校区可畅通行驶。校内食堂可供社会用餐,社会人员比校内师生支付餐费高一些,中午是用餐高峰时期。新加坡各高校的安保管理相似,如新加坡管理大学,坐落于国家核心位置,身处金融区和文化区。学校临街,校区由多栋楼宇形成,区域内无足球场等空间,楼宇之间通过天桥、地下通道等方式连接,日常安保管理主要依靠技防,进入楼宇需要刷卡。
新加坡国立大学安保管理概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安全管理由校园应急和安全处(CES)负责,其隶属于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部(UCI),由一位副校长负责管理。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部负责大学校园的空间与基础建设规划、实体资源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计划,监管物业发展处、设施管理处、校园设施处、校园安保处及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发展与建设处,并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处和住宿服务处紧密合作,旨在为校园社群提供高效环保的服务。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部的设置基于学校发展规划之“更绿色的校园”的目标,力求把实体校园变成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校园作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试验田,正在布设全面的校园传感器网络,通过冷油漆和绿色植物等提高室外热舒适度。作为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部的下属部门,校园应急和安全处参与全面规划校园基础建设的技防部署,提供日常安保服务。
校园应急和安全处目前共有76位雇员(含雇佣保安员40名)和一个总指挥中心,校区共设置9个技防控制室,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部门有3辆电动汽车、6辆电动机车、1辆电动面包车,主要用于运送消防装置,全校布设约5000个摄像头。
校园应急和安全处的部门行政体系架构分明。有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下设四名部门主管,分别负责校园安全、消防安全、应急管理和发展规划四个部门。校园安全部门是部门的综合运营中枢,负责规范安全业务,如部门雇员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资源分配,和事件的调查和技防管理。消防安全包括执行和管理两部分,组织专门的应急队伍负责消防安全的执行工作,部门对消防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消防培训,并向全校各单位提供相关的专业咨询。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应急保障、反恐演练,落实新加坡国家反恐工作,即要求公民日常“保持警惕,保持团结,保持强壮”(Stay Alert, Stay United, Stay Strong)。发展规划包括内务、外联和学生安全教育等。
新加坡国立大学安保工作亮点
(一)“编织”电网:代替人眼的摄像头和辅助人力的巡逻机器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三个校区日常巡逻保安员不足40名,各校区每个时段仅安排两名保安员巡逻,在主校区设置一台配有急救包的巡逻机器人,机器人满电状态可运行两小时,作为人力的替班。
在人力投入巡逻时,技防是国立大学安保处日常安全管理的主要方式。技防部门的工作职能为:一是“探索”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二是“执行”使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实现校园防控;三是“更新”现有闭路电视基础设施系统;四是作为代表参加大学安全设计审议会,确保系统符合政府和大学的要求;五是提供咨询服务,为校内楼宇安防技术建设需求提供相应的建议。
校内各机房均有保安员24小时值守,机房内有电视屏、火情报警器、电梯监控器和各楼宇钥匙。钥匙平时在电子锁内,紧急时刻可取出使用并打开所有楼门,少数安保工作人员被授权可以用工作证刷开电子锁,系统会自动读取取用和归还时间的记录。
校园应急和安全处管理自己的光纤网络集中安全操作监控,采取集中和分散的记录和存储方法。三个校区布有约5000个摄像头,覆盖范围包括校内主要路线、大学的入口、电梯内、楼道等公共空间,以及住宿区外的快递处和易从非入口进入的校园周边地区。目前系统引入了面部识别功能协助安全操作和调查,即摄像头捕捉目标人员面容和车牌号并持续跟踪,识别摄像头捕捉范围内的异常现象,指挥中心的电视墙会同时关注,并发送给巡逻人员查看。据悉,大学近期将引入中国华为公司的系统,重新设计现有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基础设施,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网络迁移—共享服务模式,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统一平台支持集成运营平台的开发,实施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全供应商的操作技术。此外,校园应急和安全处也采纳安全信息系统(PSIM ),以实现更好的指挥和控制。
(二)从容应对:风险防控及应急管理
大学校园日常管理主要依靠技防,并针对突发事件制定风险防控及应急管理措施。除了对大学和工作人员日常活动,如针对开学、毕业、入学考试、大型招聘会等活动制订安保计划外,针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等级设置分为三级。第一级别:突发事件,指对当地受影响区域内外的人员、财产或正常操作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对应事件包括局部化学品泄漏、实验室中发生的初期小型火灾、师生意外受伤但不严重的情况,以及局部电源故障等;第二级别:紧急事件,指破坏大学一个或多个系统的事件,比如造成结构性破坏的事故,实验室中化学品泄漏造成的较为严重的伤害事故,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事件,如师生企图轻生自残或威胁他人生命安全、校内非自然死亡及其他可能损害大学声誉的事件;第三级别:危机事件,指严重影响或中止大学运作的事件。如发生多结构性破坏、大爆炸、重大危险化学品泄漏、恐怖袭击事件、师生多人伤亡事件及国家一级灾害等。针对风险防控的应急管理,校园应急和安全处负责部分一级和二级事件。部分二级事件和三级事件将由涉事学院或部门与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部联合处理。
2005年,学校推出危机和应急管理框架,应急管理的四个原则是:拯救生命,尽量减少财产损失,保障学校声誉,保障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明确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明确各单位职责,包括财政保障(大学设置危机管理基金50万新元)、人力保障、住房保障、交通保障、宣传准备(媒体公关及数据公布)、强制性休假、重返工作岗位和学习的准备条件的评测等。
应急管理的准备工作有日常训练和保障装备储备,如安全教育和流行病的个人防护装备,设立海外归来人员的流行病申报制度。校园应急和安全处向全校提供政策咨询和应急准备工作指导。保障应急安保装备,包括便携式急救包、安全背心、呼叫装置、警示牌等。
针对生命安全情况,包括处理暴力、轻生倾向、死亡、精神健康和纪律问题;校园应急和安全处会针对学生领袖的安全与危机管理策划研讨会;开展日常训练,危机管理课程内容包括面对轻生等情况的第一反应及处置。组织开展心肺复苏学习和演练。
针对学生活动中海外高风险事件和本地校园中的高风险事件制订安全管理计划、危机管理计划,针对校内体育赛事和学校聚集活动安保,接听处理海外学生的求助电话等。
(三)联动守护:负责学生在国内外的身心安全
除了学生的校内安全,校园应急和安全处还负责学生在海外的安全。如2023年巴以冲突开始前,校园应急和安全处与校内相关部门联合,联络学生和在国内的学生家长,保障学生在海外遇到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向校园应急和安全处求助,校园应急和安全处将核实学生身份,联络其所在院系单位和家长,共同处理安全问题。
当师生面临精神问题、被暴力威胁、意图轻生、失踪、非正常死亡以及活动中意外伤害和死亡等事件时,一般处理方式为:一是校园应急和安全处与师生所在单位合作,了解事件;二是与当地警察局或国外相关部门合作,通知学生家属并全程参与处理;三是跟进事件进展,向学校高层管理者汇报;四是加强校内外相关部门的沟通;五是联络学校校医院的心理咨询团队提供危机心理健康咨询。
总结
作为亚洲一流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对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大学的安保部门通过技防手段、风险防控体系、应急管理等措施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校园应急和安全处作为学校安保工作的牵头部门,多数雇员有警察局和消防局的工作经验。通过设置24小时热线,对校内外学生的身心安全全方位保障,并与校内各单位有效联动。为整体推进建设新加坡国立大学绿色、环保、有序的校园环境贡献无声、严谨的守护,确保处于无墙之内的校园,安保秩序有序平衡。
(作者为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综合办主任)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3(总第2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