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重视心理健康 科学看待心理疾病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7 13:13:14

  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成瘾医学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人们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一方面,心理健康是人的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们感受到心理健康对家庭、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影响,希望对心理健康有更深入了解。

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有100多种。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意味着精神上存在重型障碍,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举动,但其实最普遍发生的并不是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而是如焦虑、抑郁、成瘾等情绪障碍。据调查,目前我国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是16.6%,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焦虑、心境障碍(抑郁症)和成瘾障碍。这三类疾病在心理疾病中共占12%左右,而重型精神障碍只占1%左右。

抑郁症的表现与治疗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其实,焦虑风险、抑郁风险不一定代表心理上存在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异形,类似于躯体的亚健康状态。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衡量。

情绪维度。抑郁症主要是精神、心理活动异常。抑郁症患者常常情绪低落,难以感受到快乐,丧失对外界的兴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有“误差”,对时间、空间等的感知会发生较大变化。

行为维度。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行为抑制的表现,即不想动,不想跟人交往,也不想出门,不想说话。甚至在某一地点静止不动,抑制自己的行为。

认知维度。抑郁症患者往往在认知方面也存在异常,其判断、感觉与实际是不符合的。比如大家都对他评价很高,但患者的自我评价却非常低,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的想法。自杀行为也是判断抑郁症是否严重的一个重要指标,患者如果有频繁的自杀念头,但还没有行为时,他的抑郁症程度可达中度以上;如果有自杀行为,则达到重度抑郁症。

躯体症状维度。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伴有躯体表现,如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内分泌紊乱、浑身疼痛、耳鸣等症状。如果有这些躯体症状,同时伴随情绪问题,建议尽快进行医学评估。此外,躯体疾病也会反过来影响心理状态,甚至影响部分躯体疾病的因素以心理因素为主,如消化道疾病、代谢类疾病、肿瘤等,都跟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抑郁症有多个维度的症状表现,当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时,才被称为疾病。抑郁症有几个重要的判断指标:一是有上述部分症状;二是症状有持续性,且时间至少持续两周以上;三是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如影响身体、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家庭等,这也是最主要的症状标准。

根据抑郁症的不同程度,治疗方式各有差异,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具体包括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中的主流治疗方法,它起效快、疗效稳定,能根据抑郁症的不同靶点进行干预。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则可采用非药物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也会逐渐应用于抑郁症治疗。

情绪障碍属于慢性疾病,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单次治疗好,且不再复发。抑郁症一般需要规范治疗一到两年以上,不能过早停药,如果有复发情况,可适当延长服药时间;如果复发超过三次,则可能需要长期用药。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进行复查和用药。在急性期治疗时,一般两周复查一次;随着情况逐渐稳定,一至两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情况不稳定或有波动,则需要增加随诊频率。

造成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原因是综合的,包括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社会心理因素如心理压力、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罹患抑郁在当前社会变得“容易”且普遍。很多病人对心理疾病有回避倾向,觉得自己“不应该得这个病”。其实,心理疾病与其它躯体疾病一样,原因较为复杂,并不能简单概括为“意志不坚强”“思想有问题”等。这也是目前最需要科普的地方,即提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知。一旦发现有抑郁风险,需要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帮助,消除所谓的“病耻感”。这种“病耻感”会妨碍我们接受和帮助心理疾病患者,也是心理疾病康复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抑郁症不是单基因遗传,但受着遗传因素影响。如果孕妇患有抑郁症,在怀孕前三个月不建议吃药;如果后期病情加重,则建议采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哺乳期的母亲若患有抑郁症,建议人工喂养。

成瘾障碍的表现与治疗

关于成瘾障碍,大家最普遍的印象可能是“游戏上瘾”。很多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很大,空闲时间会玩游戏放松身心,那么如何判断这到底是不是成瘾行为呢?

成瘾有三个标准:一是失控。成瘾属于行为问题,以游戏成瘾为例,主要表现为难以控制游戏行为,在不应该玩的时间去玩。二个是优先,即患者将游戏看成最高价值,家人朋友、学习工作等都没有游戏重要。三是有害,即患者因为玩游戏这一行为导致伤害,包括损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或是耽误学业、造成家庭矛盾等。成瘾障碍的病程标准一般规定为12个月,但如果这三个方面的症状都非常严重,病程标准可能缩短为3至6个月。

青少年阶段是游戏行为的高发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有游戏成瘾的人群以青少年男性居多。游戏成瘾的原因与其它的心理疾病一样复杂,其中社会因素影响更大,如家庭因素。很多患有游戏障碍的孩子,其家庭结构、养育过程存在一些功能性缺失或异常。心理方面的因素也非常重要,一些孩子把游戏作为舒缓压力、寻求认同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来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竞争需求。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由于研究时间不长,目前这方面的诊疗、治疗指南比较缺乏,还较多参考其它成瘾问题的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辅之部分神经调控的方法。不同于酒精成瘾等药物治疗类疾病,游戏成瘾目前无法用药物进行有效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对患有游戏成瘾的患者来说,在就医时可选择心理科或心理科的成瘾亚专科;如果没有该科室,也可选择儿童青少年期方面的专家。

很多患有游戏成瘾的孩子,还伴随其它并发疾病,如焦虑、抑郁等。因为游戏具有解压的作用,沉浸在游戏当中时,焦虑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所以对于用游戏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孩子来说,情绪问题本身就是病因。在治疗游戏成瘾时,必须解决情绪问题,否则治标不治本。部分患者躯体上也会有并发症,如内分泌失调、过度肥胖等,需要共病治疗,采用一些治疗其它共病的药物来处理。

心理疾病的科学预防和应对

心理疾病与其它疾病一样,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总的来说,一是增强保护因素,如生活方式健康规律、坚持运动健身、保持情绪稳定、跟周围人保持良好沟通;二是降低危险因素,如尽量避免受到家庭创伤、学习工作压力等的负面影响。

(一)家庭治疗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资源。其中,家长这个角色具有不可代替性。如何做智慧的父母,同孩子更好互动,是一个正常家庭的必修课程。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治疗中,家庭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心理问题发生在青春期,这个时期也是亲子关系容易紧张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孩子相处。不要总想着去“控制”孩子,也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

如果家里有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病人,家庭成员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一是规范治疗,督促病人按医生的建议定期摄入处方药物。二是加强保护和监管,防止发生意外。三是支持帮助,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接纳、支持、帮助,但是不要过度关注患者,过度的情感转入会给患者带来更大压力,这样反而不利于康复。

此外,老年抑郁也很常见,家庭支持对此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人在脱离职场后往往会有无助感,这是诱发老年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能够帮助老年人提早规划好退休生活,平稳过渡,心理问题会大大减少。此外,还要让老年人关注日常睡眠、情绪和躯体情况,有助于尽早预防或发现问题。

(二)医院治疗

医院治疗是心理疾病患者获得专业帮助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恢复身心健康。

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全面的心理评估,通过面谈、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方式,使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参加治疗和康复训练。

(三)自我预防

不同人群解压方式存在差异,一般原则是采取健康的应对方式,比如跑步、聊天、运动、购物、吃饭等,而喝酒抽烟、过度游戏、发脾气则是有害的方式。也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正念、冥想等,闲暇时多阅读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的书籍。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心理状态是顺利生活和学习的基石。我们要加深对心理疾病的认知理解,摒弃偏见歧视,早发现,早干预,关注心理健康,科学看待心理疾病,让美丽生活从“心”开始。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3(总第268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