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核安全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7 14:36:36

金 句

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指出

核能发展伴生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是核安全治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加强核安全,既是我们的共同承诺,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中国一向把核安全工作放在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首要位置。

新闻故事

什么是核能?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想要了解核能,要从微观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原子说起。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介子组成的。50万个原子整齐排成一列,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直径那么长。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早就注意到,物质结构状态一旦发生变化,就会释放或吸收能量,于是人们开始从物质结构的变化中利用能量,比如烧火取暖等。利用核能也是一样的道理。

核能的利用主要有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核衰变基本是自发性的。

核裂变反应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以及若干个中子,反应的同时会释放出巨大能量。裂变后释放出的中子继续引起周围原子核裂变,就像推到能量的多米诺骨牌。科学家们利用核裂变反应制造出了原子弹,通过控制中子的数量,使核裂变反应具有可控性和连续性,于是就有了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等设备。

核裂变还有一个重量级“大哥”——核聚变。他们虽是“兄弟”,却又完全不同。裂变是重原子核的分裂,而聚变是轻元素原子核的聚合。可以说,核聚变是目前人类最理想的能源方式。

我国核电安全运行状况如何?

2020年,我国核电机组总数全球第二,在建机组全球第一,核技术利用量大面广,核与辐射安全总体形势保持稳定。2022年,我国共有55台运行核电机组、22台在建核电机组。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安全状态良好,在建机组质量受控,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公布的全球核电机组2019年综合指数排名中,全球411台运行机组参评、65台满分,我国45台机组参评、23台满分,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从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开启我国原子能事业新纪元,到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奠定大国地位;从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华龙一号”等大国重器,到自主研发医用钴—60等一批先进核技术助推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再到应用辐照灭菌技术助力科技抗疫……纵览我国核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首要任务、以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创新体系为战略支撑的奋斗史。

从秦山核电站到“华龙一号”,我国核工业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小百科

我国的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被誉为“国之光荣”,“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

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的商用核电站,是我国内地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成功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岭澳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002年2月26日,一号机组并网发电成功。岭澳核电站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压力轻水核反应堆技术,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核电自主化和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田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是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是中俄合作建设的大型核能项目,是我国“九五”重点核电建设工程。

宁德核电站: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备湾村,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在海岛上建设的核电站。

2021年1月3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从核岛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到商业运行,仅用时68.7个月,是唯一按期建成的全球三代核电首堆。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4(总第269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