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8 10:33:04
金 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技术落后。
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新闻故事
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卡脖子”现象
在人类古代文明史上,中国的科技发明一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在影响人类生活最重要的300项科技发明中,中国有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赞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世界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科技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迭代演进,推动西方现代化大踏步向前。与此同时的几百年间,中国经历了从充耳不闻到亦步亦趋再到奋起追赶的过程,科技水平从远远落后于西方到逐渐缩小与西方的差距,但总体上还是处在落后于人的状态。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某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着“卡脖子”现象,成为我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规模的5G网络、最多的高速铁路、最远程的量子通信……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制度,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
小百科
科学家精神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在技术攻关上发挥好制度优势
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是指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解决国家发展和安全重大问题的技术。在攻关方式上,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核心要义,具体组织模式要根据需要攻关解决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安排,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兵团”作战。
政府要做的工作是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条件、提供环境、提出问题。关键核心技术要分层分类,政府既支持不同创新主体解决国家层面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解决地方层面的“卡脖子”攻关工作。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4(总第2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