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生态安全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8 10:40:58

金 句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新闻故事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一方面危及我国生态安全,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威胁。为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我国采取健全源头预防机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外来物种引入管理等措施,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2021年初,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推进外来物种入侵防控。

针对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农业农村部加强危害特性、蔓延规律和扩散机制研究,为精准防控提供支撑。加大绿色高效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力度,将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等列为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和主推技术。积极探索水花生、水葫芦、豚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技术,在湖北、湖南、江苏、广西等地建成30个外来入侵物种天敌繁育基地。

2021年,全国海关截获有害生物59.08万种次、检疫性有害生物6.51万种次,首次检出致死粒线虫、铃兰短体线虫、北美齿小蠹等危险性有害生物,有效防止红火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退回、销毁不合格农产品584批。

西藏    筑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和第三极的核心,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江河源”和“生态源”,生态至关重要。为筑起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添绿净土,西藏50年奋斗不止。

山南、日喀则两地的河谷地带是西藏风沙最严重之地。“家园变沙园,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山南扎囊县绿化劳动模范边久说。1990年,他毅然放弃跑运输,投入几百万元开荒500亩做苗圃,开发56种苗木,年均出苗40万株,承包造林5万亩。

西藏全民动员搏击风沙。通过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和治沙试验示范区等一系列工程,2014年,西藏森林面积达到1684.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12.37%增至14.01%,10余年面积增加195万公顷,全区各类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57万公顷。

小贴士

长江经济带生态红线

2019年,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了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等15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评估调整,以及其他16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2022年,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全面完成全国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其中,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

长江经济带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49万平方千米,约占长江经济带陆域面积的24%;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集中分布于唐古拉山—横断山、乌蒙山等丘陵山地,长江、澜沧江、金沙江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和上游,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部分重要干支流以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4(总第269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