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生物安全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8 10:42:37

金 句

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2021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新闻故事

非法引入外来物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风险

近年来,多地多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全链条完善对异类宠物等的监管,严格防控外来物种入侵。

前不久,南京海关所属金陵海关驻邮局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对一批入境的国际邮件进行X光检查时,发现其中一个包裹的成像存在明显异常。

“可以看到包裹中有一个小型的管状容器,开箱查验发现,里面竟然是378只活动的蚂蚁。”金陵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三级主办王少博介绍,经过鉴定,这批蚂蚁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中规定的禁止进境物。它们主要生长在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如果环境适宜,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旦逸散到野外,将会给生态环境、农林生产造成影响。

防控生物安全风险有法可依

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6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表明,215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规定,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预警、控制、评估、清除以及生态修复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

在2016年11月举行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八次审议大会上,中国提出了“制定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范本”倡议。2019年7月,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专家会期间,中国举办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力建设,促进生物科技合作交流”专题边会,分享中国科学家的经验。

2021年7月,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倡议基础上,中国天津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科学院组织秘书处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达成《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并得到国际科学院组织正式核可。

2021年,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中方致力于推动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启讨论进程,平衡处理防扩散与和平利用的关系,确保包括生物在内的相关领域技术和资源的和平利用与普惠共享。

小百科

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生物安全法》

从事下列活动,适用我国生物安全法:

(一)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四)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

(五)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六)应对微生物耐药;

(七)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八)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4(总第269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