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08 10:45:29
金 句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2022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时强调
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泄露、丢失和滥用将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数据时代各类数据迅猛增长、海量聚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享受美好数字生活,数据“安全锁”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不断推进数据安全保护工作。2021年施行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与2017年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构成了我国数据安全立法的基础性法律框架。
新闻故事
私架气象观测设备,向外传送敏感数据
2021年3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我国某重要军事基地周边建有一可疑气象观测设备,具备采集精确位置信息和多类型气象数据的功能,所采集数据直接传送至境外。
调查掌握,有关气象观测设备由李某网上购买并私自架设,类似设备已向全国多地售出100余套,部分被架设在我重要区域周边,有关设备所采集数据被传送到境外某气象观测组织的网站。该境外气象观测组织实际上由某国政府部门以科研之名发起成立,而该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搜集分析全球气象数据信息,为其军方提供服务。
有关部门开展执法,责令有关人员立即拆除设备,消除了风险隐患。
全方位保护网络信息数据
王先生下载了一款短视频手机应用,在使用账号登录时,该应用申请获得以下权限:“获得用户公开信息(昵称、头像、地区及性别)”“寻找与你共同使用该应用的好友”,其中前者无法取消勾选。无奈默认勾选后,王先生进入该应用,可他又发现,虽然并未勾选“寻找与你共同使用该应用的好友”,但在应用中仍然显示好友的浏览信息。
“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我的个人信息权益。”于是,王先生将该短视频软件所属公司诉至法院。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法院审理后认为,王先生“好友关系”以及“地区、性别”等信息,虽不属于隐私,但属于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
不久前,广州警方在执法中发现,当地某驾校在其自建的“驾培平台”系统中存储了学员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个人照片等信息1070万余条,但对采集的数据没有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也未采取去标识化和加密措施。警方认为,该行为违反了数据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该公司依法处以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这个案例表明,数据安全立法绝不仅仅是‘纸上的法律’,它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在切切实实地解决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韩伟说,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依靠数据信息立法制度体系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的地方。
小百科
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数据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及数据安全负责。工业、电信、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承担本行业、本领域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国家网信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统筹协调网络数据安全和相关监管工作。
(本专题稿件由狐若辰、柳青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相关报道整理)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4(总第2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