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10 10:53:44
李丽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我国国家安全学科的设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丰富发展,对国家安全学科的构建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投身其中,就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大量学理阐释和实践探索。学科建设路径逐渐清晰,学科建设成效愈发显著。
第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推动国家安全学交叉学科走深走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层出不穷,亟须在人才队伍、理论研究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一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前提和指引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充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中总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全过程性等要求,切实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始终。二要坚持以构建新安全格局作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的着眼点。就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而言,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创新,新安全格局具有丰富内涵,为国家安全学的学科知识体系规定了重点的领域方向和范围。三要坚持以学科交叉特色发展作为中国式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的发力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确立为交叉学科,涵盖领域众多,学科理论构建任务尤其艰巨。这就需要各个建设单位在国家安全基本理论的指引下,探索一条特色发展路径,反哺国家安全大学科体系的建设。国家安全问题综合而复杂,单一的建设单位很难进行独占式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四是要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国家安全学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起步较晚,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极为庞杂。要切实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科学构建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思想指引。
第二,充分认识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的深远意义。一是以“增强忧患意识”激发高校建设国家安全学的使命担当。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发展国家安全学就是要为我们党驾驭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保驾护航,同时也是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内在要求。二是以“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夯实建设国家安全学的基础。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坚持将忠诚可靠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确保培养对象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住定力、站得稳立场、经得起考验,确保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第三,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呈现出多方参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作为一门新兴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虽设立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一是国家安全学学位点布局初具规模。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发布增设交叉学科门类,并在其下增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编码1402)。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通知,共15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获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首批硕、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是其中11家博士授权点单位之一。这些高校及研究机构目前也已成为我国开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余所大学建立了国家安全系、国家安全学院或国家安全研究院等机构,开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国家安全学研究主题涵盖广泛同时又各有侧重。通过对设立国家安全学学位点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统计表明,各单位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了大国关系、地区安全、非传统安全、国家安全思想、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国家安全法治等主题,涉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各单位相关研究成果基本上体现了各个机构既有的研究基础和传统特色。三是针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讨论方兴未艾。随着国家安全学学科的设立,学术界围绕对这一新兴学科的认识及其发展思路进行了大量讨论。其中,对设立国家安全学建设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培养方案、建设路径等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方面还存在意见不统一,比如对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定位、学科门类属性、学科评估等。总之,国家安全学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各方参与,但同时由于这一学科本身的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家安全学理论基础偏薄弱、人才就业政策不明朗、部分专业教材缺失、科研项目归口不明确、期刊阵地建设不充足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解决。
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建设、国家安全的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未来,建议坚持“领域主导,平行发展”模式,即依据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借助行政统筹,整合相关主体在交叉领域的学科优势,整合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国家安全应用示范、国家安全研究合作等方面资源,发挥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安全保障等功能,有计划、分阶段合力纵深推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为推进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理论研究服务国家安全战略而努力奋斗。
选自《平安校园》2024.05(总第2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