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平安校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家校社协同下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实践探究

来源:《平安校园》杂志2025-01-14 09:32:19

唐卫明    崔文慧    徐  锋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近年来发生的几起火灾,涉及多家学校、培训机构,造成数名学生伤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指出: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自护自救能力较差,学校不仅要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要让学生家庭、所在社区及社会相关部门共同承担起消防安全责任和消防安全教育义务,协同一体,开展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家校社协同的消防安全教育缘起

(一)防范领域:从教育空间到生活空间

近年发生多起涉及学生伤害的消防安全事故,从概率上看,发生在家庭及公共空间的概率高于学校,发生在寄宿制学校的概率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发生在校园生活区域的概率高于教学区域。如2024年初,河南省南阳市一所寄宿制学校宿舍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3人遇难、4人受伤。生活区域出入人员杂、使用器物杂、疏散路线杂,以教育活动为主的教学空间,这些隐患则相对较少。学校在压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的同时,更要将消防安全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等学生日常生活空间中。

(二)教育对象:从学生群体到周边人群

从浙江省杭州市大禹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家庭开展的消防安全调查结果看,家庭中消防安全意识最薄弱的往往不是儿童,而是家庭中的祖辈。消防安全意识弱的老一辈人,无心之举却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例如,在家中、楼道堆放易燃物,电动车违规“上楼”充电等。家校社协同的消防安全教育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学生的家庭成员和周边人群。

(三)教育合力:从学校为主到协同发展

在当前“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越来越需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家庭教育也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消防安全教育只有从以学校为主转变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培养全社会重视消防安全的意识,创建真正安全的学习空间、生活空间。

消防安全教育的学校角色担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因此,学校既有承担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也有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义务。

(一)结合思政课程的消防安全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思政课程,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的主题中都包含消防安全教育。了解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相关应对火灾的自救技能,积极参与家庭与社区的消防共建,这些教育内容和活动都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消防安全教育,采用逐年段渗透的原则。杭州市大禹路小学在低年级利用“认识校园”的主题教育,让学生认识校园中的消防设施、消防标志。在高年级法治专册中,以“小区公共空间消防安全隐患”为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条文,让学生交流观点、提出建议。

(二)师生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实践

在消防安全主题实践中,首先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中。教师以道德与法治课的拓展为内容,带学生了解学校常规消防设施与标志,制作小报或宣传手册,在各班中介绍消防设施使用说明、日常维护要求等。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周定时定点在校园中观察测量各个标志与设施的完好程度,并及时记录,如有破损就上报维修。此外,各班定期选出安全小督查员,与安全分管校长、安保干部、保安等人员组成消防安全巡查小组,参与到学校的消防安全巡查中。学生在对各类消防设施再次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各班安全小督查员及时与同学交流巡查要求与结果,通过校内巡查的成果,为参与家庭与社区巡查奠定基础。

(三)情境生活结合的消防安全演练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是学校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推进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环。消防安全演练要求情境真实、撤离迅速、过程规范。杭州市大禹路小学经过反复调研比选,为每个教室设计出合理的逃生路线,并且将日常出操路线与其保持一致。为了达到演练的情境真实效果,在校园某些场所安排了模拟烟雾装置。到达疏散场所后,根据各班的人数、用时和逃生表现进行点评。学校还邀请辖区附近的消防员,将消防车开进学校,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专业消防设备。

消防安全教育的家庭社区延伸

日常的生活场所与公共场所,是消防安全的重要责任区。因此,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必须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做到家校社协同配合,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共同推进平安社会建设。

(一)因地制宜:绘制逃生路线

火灾中的逃生方法与路线,是关键的消防安全技能,也是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家庭与社区的逃生路线与学校有很多不同,且每一个家庭所处的小区、楼层、楼道状况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消防安全教育向家庭延伸的实践中,首先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学校所学的消防知识,结合自己家庭所在环境,因地制宜,与家长一起科学合理地绘制家庭火灾逃生路线。学生与家长在绘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家庭具体情况,同时也设计了两条备选路线,以供紧急状态下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校开展“学生手绘家庭消防逃生路线图”评比,并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交流自己的设计作品,老师和同学也可以对路线图提出修改建议,使其更加合理、安全。

(二)家庭共建:消除安全隐患

家庭往往是消防安全隐患的集中点,消防安全教育向家庭延伸,就是要消除家庭中的安全隐患。学校给三年级学生发放“家庭安全隐患巡查记录表”,鼓励学生做有心人,找出家中的安全隐患。记录的内容主要是违规充电、电器不当使用、家中明火使用、易燃物堆放、家庭成员消防安全意识等。学生的记录表定期在班级中交流分享,对于比较共性的问题,商讨对策,对于家中较为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可通过学生的宣教,达到及时整改消除的目的,如电动车违规充电、易燃物堆放等。而涉及一些习俗的隐患,如家中祭祀烧纸钱、无人看守的蜡烛明火等,则通过祖孙之间的亲情劝导,让祖辈能够移风易俗,以消防意识的树立带动隐患的消除。

(三)社区群防:防控建言献策

消防安全不是一家的事情,千家做好一家做不到,隐患就永远存在。因此,消防安全教育是一项群防共治的事情,要带动社区的广大居民能够理解并参与这一工作。学生手中的“消防安全隐患巡查记录表”也逐渐从家庭延伸到楼道、楼幢和本小区,重点巡查的对象是“电动车上楼”“公共空间杂物堆放”“顶楼通道门上锁”“楼层防火门未关闭”等情况。学生对巡查中发现的这类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物业和社区。而这类问题也不是个别现象,为了防止出现“打地鼠”的情况,同小区的学生还可以一起研究对策,并写成建议书,希望物业和社区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治理到位,给全体居民创造一个平安幸福的环境。

家校社协同的消防安全教育,落实了学校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在家长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中,形成了安全教育的有效合力。这种合力不仅体现在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孩子们消防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引导和监督上。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推进了安全教育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保驾护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作者单位:杭州市大禹路小学)

责任编辑:王子侯

选自《平安校园》杂志2024.06(总第271期)

(责任编辑:曹香凤)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