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浦江板凳龙进京闹元宵

来源:民生网2025-02-12 18:07:13

2025年2月11日至12日,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的“浦江板凳龙”百人表演团携一条长达120米的特制巨龙,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登场,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活力的非遗文化盛宴。

此次展演不仅是浦江板凳龙作为我国“春节”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次大规模进京展示,更以精湛的工艺和恢宏的表演诠释了浦江万年文化的深厚底蕴。

非遗瑰宝:千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浦江板凳龙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是当地正月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以竹篾扎制龙头、木板串联龙身,每节“子灯”上绘制书画,兼具艺术性与仪式感。此次进京展演的巨龙由1个灯头、1个灯尾及66节子灯组成,总长120米,高达2.3米,选用三年以上生竹为材,工艺上创新性地在传统皮纸外糊薄纱加固,确保运输与表演的稳固性。

龙头部分由非遗传承人黄柳浦带领团队耗时月余手工打造,竹篾经折、弯、绕、绑等工序塑形,龙尾则以三灯角结构涂红绘彩,尽显威严。值得一提的是,龙身图案特邀22位浦江书画名家执笔,绘制“鱼跃龙门”“仙华山胜景”等吉祥寓意图案,巧妙融合了浦江“书画之乡”的文化精髓。

舞动京城: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表演现场,百余名舞龙者身着传统服饰,在锣鼓与号角的激昂节奏中,舞动巨龙演绎“长蛇阵”“铁索环”“元宝圈”“大地回春(麦饼跑)”等经典阵式。龙身随鼓点游走,时而腾跃如蛟龙出海,时而盘绕似金蛇伏地,更显流光溢彩。

“此次展演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传递。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共同守护文化根脉。”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轩虹表示。

元宵节前夕,浦江本地已掀起板凳龙表演热潮,每日30余场演出遍布城乡,吸引数万游客。2月4日,该龙灯曾在杭州之江文化中心预演,收获如潮好评,为进京展演奠定基础。“浦江板凳龙将力量与美感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震撼与温情。”北京市民朱女士观看后感叹。

从田间到殿堂:领略万年文化的惊鸿一瞥

此次展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年味,更以非遗为纽带,架起了城乡文化互动、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让这座承载万年文化的小城向我们款款走来。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北部,南与义乌、兰溪接壤,北连桐庐,西靠建德,东邻诸暨,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县域面积9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0万,351国道、210省道纵横交错,沪昆高速、杭长及杭温高铁穿境而过,距义乌火车站仅15分钟,县内美丽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浦江即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卷,尽显天地间秀绝之貌。群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仙华山,印度千岁和尚驻锡的宝掌寺,万年石化的美女峰野马岭,碧波千顷的水墨通济湖……无不风光奇趣,景致卓然。又是一册厚重的人文史书,诉说着万年来的故事。一万年前的浦江“上山人”,从洞穴里走到了浦阳江边,在蛮荒的江南大地上栽培打磨出了第一粒稻米;一千年前的郑氏家族,谱写出了“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共食的孝义家风,书写了173人为官无一贪腐的“廉政”家史;近百年来,浦江走出了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方增先、吴山明等书画名家……这“万千百”的文化发展史,无不国粹凝韵,古趣横生。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如果说北京是一杯热烈刺激的“二锅头”让人迅速“上头”,那浦江肯定是稻米酿造的“米酒”,初品清冽寡淡,回味却醇厚悠长,如果你习惯了大城市的喧嚣,不妨来浦江走走看看,让一切都“慢”下来。

(金建洪)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