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025全国两会|林金星委员: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来源:民生网2025-03-07 17:27:01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通过上一轮改革,国有林场已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然而,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其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金星说。

林金星

今年两会期间,林金星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文汇将目光聚集于国有林场下一步的改革。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优质森林资源的核心载体。目前,全国共有国有林场4297个,经营总面积12亿亩,森林面积8.4亿亩,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承担着重大生态任务。

经过几十年发展,国有林场已成为所在地区单位面积蓄积量大,林分质量高的重要区域,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景观游憩、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研,林金星、陈文汇将亟需深化改革的问题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不顺,经营效率偏低;二是资源潜力难以释放,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三是基础设施仍显落后,生产条件数智化程度较低;四是林场职工积极性不足,人才队伍建设能力薄弱。

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林金星、陈文汇认为,在今后国有林场的改革中,应更加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顺林场运行机制,激活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灵活管理模式,允许林场在生态红线内开展碳汇林培育、林下经济等经营活动。

二是完善生态产品供给体系,释放资源潜力。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将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在国家现有补助的基础上提高50%。设立国有林场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支持碳汇开发、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提升基础设施数智化水平。推进“智慧林场”建设,依托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搭建覆盖资源监测、防火预警、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管理平台,2030年前实现重点林场全覆盖。发展绿色产业,支持国有林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种苗基地、油茶产业园,推动林产品深加工,打造区域品牌。

四是激发林场职工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定向培养”计划,联合林业院校开展“三定向”(定向招生、培养、就业)合作,每年为基层林场输送5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激励青年人才扎根,扩大“三支一扶”政策覆盖范围,对赴偏远林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住房补贴、职称评定优先等倾斜政策。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