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金要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金要闻

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中国信达发布2024年度经营业绩

来源:民生网2025-03-26 13:05:11

3月25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发布2024年度经营业绩。2024年,中国信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防范化解三大领域风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中有效发挥主力军、压舱石作用,主要业务指标保持稳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营管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业务经营总体平稳,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中国信达坚守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不良资产主业优势持续强化,综合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总体经营符合预期。

业务指标保持稳健。截至2024年末,中国信达总资产规模1.64万亿元,同比增长2.8%。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1941.83亿元,同比增长0.7%。全年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净利润30.36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07%、15.63%、16.75%,符合监管要求并保留合理安全边际。

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4年末,不良资产经营板块总资产9152.23亿元,收入总额403.73亿元,在集团总资产、收入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55.8%、55.3%。其中,收购经营类核心主业优势稳步提升,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净额2663.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1%;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处置收益86.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6%。业务转型成效凸显,其他不良资产业务规模2111.25亿元、收益77.30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0.75%、113.09%。

金融子公司发展协同共进。金融服务板块总资产7277.57亿元,收入总额331.86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56%、2.45%。其中,南商银行收入总额232.28亿元,税前利润35.79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5.71%、10.79%;信达证券总资产1069.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22%;金谷信托总资产146.74亿元,税前利润7.43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60.43%、62.58%。

充分发挥主业优势,多措并举化解风险

中国信达主动适应新形势下风险化解需求,积极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作用,深度参与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贡献力量。

持续深耕金融不良资产。面对不良资产市场新形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随市而变、主动应变,推动金融不良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在资产收购方面,主动拓宽收购渠道,加大有效投放力度,成功竞得多个跨区域资产包和大额单体资产。新增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2200亿元,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拓展收购资产类型,新增投放ABS及收益权项目;开拓境外市场,旗下信达香港和上海自贸区分公司示范先行,收购超76亿元境外不良资产;积极开拓个贷及普惠不良资产业务,年内新增收购12笔个贷不良资产包,涉及资产近27万户、本金43亿元,落地公司首单普惠金融不良资产包;加强法拍业务市场拓展,推动运营模式升级,新增投放16.5亿元,实现大幅增长。在资产处置方面,强化经营理念,挖掘资产价值,把握处置机会,做好资产周转与价值涵养的平衡,处置回现连续7年超500亿元。持续打造“踏浪前行”资产推介品牌,连续三年举办特殊资产推介会,创新举办“资产直通车向新季”直播活动,超过550万人次观看,资产推介成效显著。

参与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积极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年内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1400亿元,为多个省份高风险中小银行量身定制风险化解方案。持续助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积极参与保交房工作,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年内落地项目33个,投入资金近170亿元,实现保交房2万余套,带动货值超810亿元项目复工复产,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稳妥审慎参与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投放45亿元为地方盘活资产筹措偿债资源,并提供债务管理、平台转型等服务,促进地方平稳化解债务风险。

不断优化金融供给,服务实体精准有效

中国信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有力服务区域战略,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金融支持,精准对接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服务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近两年累计投入53亿元,盘活资产超160亿元,覆盖8个中心城区和1个市级国企。服务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助力国企剥离处置“两非”“两资”“两金”、出清S基金份额、盘活存量资产。公司主导或深度参与的多个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服务民营经济配套保障机制,与民企500强客户新增合作超160亿元,同比增长43%。持续发力破产重整业务领域,稳健开展破产企业债权反向收购、共益债投资,参与7个项目破产重整,涉及金额17亿元,助力新华联、正邦科技、西宁特钢等一批企业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精准触达,服务科技型企业跨链条、跨周期发展,年内落地项目31个,投资金额约100亿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统筹推进“10+10”高新启航行动,设立公司首支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助力科研成果商业化落地。绿色金融理念厚植,将绿色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有效解决绿色低碳转型、低效风光电资产盘活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难题,助力增强产业链韧性。联合浙能集团等机构设立50亿元绿碳基金,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进行投资,通过加强产融结合共同助力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民生,紧密围绕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需求,发挥金融子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年内投入普惠金融资金超81亿元。养老金融健康发展,强化战略性、前瞻性布局,初步建立信达特色养老金融研究体系,助推非住业态适老化转型,提升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推出首个由金融机构与民营养老企业联合发行的“资管+支付”类养老信托产品。数字金融赋能增效,坚定推进“数字信达”建设,完善企业业务运营平台,支持业务创新发展,在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首家上线个贷不良资产业务系统。扩展“智慧淘”一键招商直联,有效联结拍卖平台、产权交易所等生态圈伙伴。试点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打造AI智能助手“信小达”“南小羊”,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持续赋能一线、赋能客户。

改革转型稳步推进,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中国信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坚决守牢风险合规底线,不断夯实稳健经营基础,持续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

优化公司治理体系。坚持将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持续推动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强化治理监督机制,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建立重大项目双线投后管理工作机制,持续提升风险监测识别精准度,不断强化风险早期纠偏机制。培育常态化复盘反思文化,梳理业务开展关键风险点,将解决方案嵌入流程系统,将风险化解经验转化为业务竞争实力。

构建多元化创新融资体系。中国信达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来源,前瞻性做好融资规划,确保流动性平稳可控。持续推进融资创新,发行交易所首单AMC做市报价ABS、行业首单及全市场最大规模先进制造ABS,落地86亿元央行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年内新增融资成本创历史新低。

深化客户群生态圈建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主动拓展客户资源,2024年,在湖北、陕西、香港等地组织8场“十省二十城”综合营销活动,举办10场“3+8”重点赛道渠道主题营销活动,与广州、青岛等9个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与鞍钢集团、邮储银行、国药集团等9家机构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团队。全面强化人才培养,举办中层干部、党务干部、新员工、实战化训练营等各类培训超100期,覆盖近2万人次,上线120门重点业务课程为员工蓄力赋能。打造200余个柔性组织,在经营化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业务骨干,提升竞争软实力。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中国信达加入中投公司、踏上改革转型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中国信达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以防范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干实绩,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曹鑫海)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