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4-09 17:10:34
4月8日,西京学院第六届樱花节在漫天粉白中盛大启幕。今年,该校以“樱舞秦风·匠心绘长安”为主题,创新开设了樱花树下的思政课堂。活动将三秦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美育思政的育人理念深度融合,巧妙融入这片绚烂的樱花盛景之中,打造了一场“可听、可赏、可品”的文化盛宴。
枝头,唐诗宋词卡片随风轻舞,与花瓣共谱春之序曲,仿佛千年文脉在此刻苏醒。这场樱花节,不仅是赏花之旅,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一次匠心精神的生动诠释。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网红”导游张斌(冰蛋)与西京博物馆馆长马国良现场对话,以秦汉造物为媒,讲述“赳赳老秦”的千年匠心故事;曾在大唐不夜城以“不倒翁小姐姐”表演走红的冯佳晨(皮卡晨)一袭优雅华丽的纱襦长裙翩然而至,款步于樱花丛中,仪态万方,宛如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仙子。她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回眸,都散发着古典文化的婉约典雅之美。汉服,不仅仅是服饰,更是穿越时空的中华文化美的符号,让年轻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该校领导在参观互动过程中深情寄语:“樱花是青春的象征,三秦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希望同学们在赏樱中感悟文化厚度,在传承中砥砺青春担当。”
樱花节现场的“三秦非遗大舞台”,使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碰撞生辉,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一场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演出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沉浸式展演让思政课“活”了起来。
长安古乐《郁金香》揭开序幕,编钟与电子乐交融,仿佛让人们听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回响辉映;秦腔折子戏《忠保国》唱腔高亢激昂,“吼”出的不仅是戏文,更是秦人耿直坚韧的性格。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将令一声震山川》的吼声撼动全场,老艺人们手持月琴、惊堂木,用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唱出关中儿女的豪情,传递着关中人粗犷豪迈的情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尚宇馨同学感叹:“老腔的爆发力让我热血沸腾,这种‘非遗基因’正是我们青年该传承的工匠精神!”
赏樱之余,三秦美食体验区也热闹非凡。陕南热米皮、陕北洋芋擦擦、黄馍馍的香气弥漫校园。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三秦大地的饮食文化魅力。学生们边做边学,和面时感悟“柔韧之道”,调馅时体会“兼容并蓄”,烹饪过程成了生动的“劳动思政课”。
“写给未来的自己”邮筒前,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他们或站立或蹲坐,在明信片上认真书写着对未来的期许。这些明信片,将在明年樱花盛开时,准时寄回他们手中,成为见证成长的珍贵记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韩思筱写下:“愿如樱花,短暂却绚烂;如老腔,平凡却震撼。”这份期许,恰是“美育润心,思政铸魂”的最佳注脚。
多年来,作为西京学院的特色育人项目,樱花节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赏花活动,更是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承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美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学校在课程体系中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推出了鼓乐、美术、书法、影视及戏剧等一系列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
(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