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村银之声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村银之声

【2025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 创新驱动,务实笃行,书写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答卷

来源:民生网2025-04-23 16:16:04

创新为擎兴百业,惠农厚意映初心。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以创新为引领,全力推动强农战略。该行深知,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因此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致力于打造坚实的人才队伍根基,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才力量,为乡村振兴助力、为产业发展添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及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该行努力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高地,为乡村的全面进步源源不断地输送金融养分。

以实干之笔,绘就轴承产业腾飞画卷

走进临清市烟店镇轴承产业园区,郑尊争的轴承加工厂房格外醒目。占地20余亩的场地、现代化的生产厂房、高精度的轴承打磨与检测专用设备,以及现场紧张有序、干劲十足的生产景象,无一不彰显着2008年至今他倾心经营的丰硕成果。

“杨经理,快进来歇歇!我刚采购的这批货能按时到位,多亏了咱们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大力支持啊。”忙碌中的郑尊争,对前来回访的该行客户经理感慨地说道。

早些年,郑尊争主要专注于七类轴承套圈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然而,随着市场上七类轴承套圈生产者日益增多,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凭借前期积累的资金与丰富的生产运营经验,郑尊争决心向更高端、品质更优的轴承成品加工领域进军。

于是,他高标准规划工坊,全新引进先进的轴承加工生产线,同时增添高精度的轴承检测设备,只为确保每一个出厂轴承都能达到顶尖质量水平。随着产品品质显著提升,郑尊争的轴承加工厂在业内知名度水涨船高,成功吸引众多大型企业抛来合作橄榄枝,纷纷与其签订订单。

▲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在郑尊争的轴承加工车间调研

但随着订单数量大幅增长,郑尊争急需购入大量优质轴承钢材及各类原材料。然而,近年来,工坊在生产场地升级和设备更新方面投入巨大,致使郑尊争一时间难以筹集到充足流动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一想到可能错失这些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郑尊争心中满是无奈与惋惜。

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烟店支行借助“村居产业清单”开展对接工作,挨家挨户走访辖区内优质轴承加工制造客户,深度挖掘客户资金需求要点,并依据客户各自经营特色和资金使用习惯,量身定制“一对一”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当走访到郑尊争的轴承工厂时,该行客户经理杨学慧看到其具备生产规模可观、资金基础扎实、销售网络广泛、产品口碑良好等诸多优势,便为他量身匹配了50万元的“惠兴贷”。

仅仅用了1天的时间,这50万元的“惠兴贷”顺利审批通过,并迅速支付给轴承钢材及各类原材料的供应商。随后,一批又一批优质加工原材料源源不断运往郑尊争的轴承加工厂,工人们齐心协力、加班加点进行产品生产。郑尊争按照采购商订单要求,准时、高质量交付产品。这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企业经营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服务先锋队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始终秉持普惠金融理念,以“精准服务清单”为有力抓手,深入走访辖区内众多优质轴承制造加工客户。同时,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系统应用,依托先进智慧营销体系,紧密结合轴承行业客户实际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内容,大力精简贷款办理手续,切实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感,真正做到让广大轴承加工户“贷得到款、便捷贷款、实惠贷款”,为轴承加工制造行业客户铺就一条致富光明大道。

截至目前,该行已先后与轴承加工制造行业客户650余户深入对接,成功为625户客户授信,授信金额高达2.1亿元,实现用信625户,用信金额达到1.84亿元。

以专业之笔,勾勒蘑菇产业丰饶版图

寒冬时节,冷风如刀割般呼啸着席卷大地。天还未完全亮透,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业务一队客户经理王冬雪,便迎着凛冽寒风,匆匆赶到临清市尚店镇尚店村王金岭的蘑菇种植基地。此次前来,他肩负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对之前发放的贷款进行细致贷后跟踪;二是深入了解蘑菇当下生长态势与销售情况。

一撩开基地厚重的防寒帘,一股带着蘑菇清香的温暖气息瞬间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大棚里密密麻麻摆满菌棒,仿佛一片整齐排列的“小森林”。菌棒上簇拥着的蘑菇,恰似一把把撑开的“致富伞”,它们形态饱满,色泽鲜亮,长势十分喜人。王金岭正在大棚里忙碌,一瞧见王冬雪来了,眼中立刻闪过惊喜与感激,赶忙放下手头精心侍弄菌棒的活儿,迈着轻快步伐热情迎上前。他紧紧握住王冬雪的手,满是感激地说道:“多亏了咱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及时帮助呀,我这蘑菇种植园才能顺顺当当办起来。你瞧瞧,这一茬蘑菇长得多好,估计能收入15万多元呢。”说起自己的蘑菇种植历程,王金岭打开话匣子,言语中满是感慨。

王金岭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城市的繁华并未让他忘却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蘑菇种植有着不错市场前景,心中便燃起回乡创业的念头。于是,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在村里租了块地,满怀憧憬搭建起温室蘑菇大棚。然而,现实却给他当头一棒。王金岭的大棚采用传统样式,简陋的设施使得温度和湿度犹如脱缰野马,难以精准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蘑菇产量始终在低位徘徊,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

2024年初,看着自家大棚里长势不佳的蘑菇,王金岭心急如焚。经过深思熟虑,他盘算着给大棚添置恒温恒湿设备,从根本上改善蘑菇生长环境。可当他仔细核算成本时,却发现手头资金捉襟见肘,那笔所需费用如同横亘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正当他为此愁眉不展,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开展的“金融助农进万家”活动,如同一束光照进他灰暗的生活。

得知王金岭的困境后,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迅速行动起来。该行第一时间安排客户经理前往他的种植大棚实地考察,从大棚规模、设施状况,到周边交通、市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地了解。经过专业且仔细的评估,该行认定王金岭的蘑菇种植项目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只是暂时遭遇资金瓶颈。于是,该行果断为他办理15万元的“惠农蘑菇贷”,帮助他跨过这道难关。

近年来,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大力推行客户经理“驻村帮扶”制度,每一位客户经理都如同扎根在乡村的金融使者,实实在在为当地村民化解资金难题。

如今,村里农户要是遇到资金方面的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联系该行驻村帮扶人员。通过这种定点服务、现场办公的方式,该行与农户之间搭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有效解决了群众的资金困扰。

截至目前,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达9.36亿元,像王金岭这样受到帮助的农户及小微企业累计达到2492户,为“三农”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量。

▲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业务一队客户经理王冬雪到王金岭的蘑菇种植大棚了解蘑菇生长情况

以敬业之笔,厚植山羊产业特色新景

临清,一座弥漫着羊肉鲜香的城市,羊汤的醇厚滋味流淌在临清人的生活里。临清的山羊,肉质鲜嫩,声名远扬,为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临清市尚店镇焦庄村,养殖户倪西彬的养殖场里,原本活蹦乱跳的350只山羊,却让倪西彬眉头紧锁,满脸愁容。

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业务二队队长高明,像往常一样走村串户,了解养殖户情况。当他踏入倪西彬的养殖场时,倪西彬仿佛看到救星,一股脑儿倒出心中苦水。

▲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行领导在养殖户倪西彬的养殖场调研

原来,倪西彬一直怀揣扩大养殖场规模、提升养殖品质的梦想,近期正全力推进养殖场升级改造。养殖棚舍已经搭建大半,可资金却像断了线的风筝,没了后续。看着日渐长大的小羊羔,活动空间越来越局促,倪西彬心急如焚。每一只小羊羔都是他的希望,可如今,资金短缺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和梦想之间。

高明深知倪西彬的困境,一刻也不敢耽搁。回到银行后,他迅速整理资料,联合相关部门对倪西彬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度剖析。从养殖经验、技术水平,到市场销售渠道,从过往信用记录,到山羊养殖行业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经过严谨审核流程,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后,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最终为倪西彬办理20万元的授信额度。

当这笔资金到账的那一刻,倪西彬眼眶湿润了,激动地说:“这笔钱真是及时雨啊,把我从绝境中拉了出来!有了它,我的养殖场扩建工程就能接着干了,小羊羔们也有宽敞的家了!”

今年以来,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响应服务“三农”号召,大力开展“村居服务大走访”活动。该行每一名客户经理如同活跃在乡间的金融使者,深入每一个村落,走进每一户农家,把金融服务实实在在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他们用心倾听养殖户需求,用专业知识和高效行动,不断破解广大客户资金难题。

在助力倪西彬这样的山羊养殖户的同时,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还针对山羊产业特点,创新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便捷的线上信贷服务,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协助养殖户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助力临清的优质山羊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截至目前,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已累计为当地山羊养殖户发放贷款1400余万元,惠及养殖户35余户。通过金融的有力支持,临清的山羊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提升了养殖户收入,也为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该行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让临清的山羊产业在发展之路上蹄疾步稳,越走越宽。

以惠农之笔,描绘家具产业兴盛蓝图

在临清市松林镇,老榆木家具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这里的老榆木家具产业链条完善,从原材料收集、设计制作到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无不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市场潜力。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通过提供针对性的信贷服务,支持当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李其杰是松林镇的一名老榆木家具初加工生产厂的老板,最初他只是在家里经营着一个小作坊,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然而,随着订单量的增加,小作坊的空间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行领导在李其杰老榆木加工厂调研

正当李其杰为资金发愁时,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根据他的实际需要提供了定制化的贷款产品。从申贷到30万元贷款发放仅用了2天时间,全程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调查审批人员上门办理业务,大大降低了李其杰的时间成本。

这笔资金帮助李其杰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现在,李其杰的企业不仅能够按时完成所有订单,还成功开拓了新的市场,雇用了当地30余名工人,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与李其杰一样,受益于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的还有王老板,王老板是松林镇的老字号家具店老板,一直梦想着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全国市场。然而,高昂的品牌建设和电商平台开发费用让他望而却步。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起来,帮助王老板申请了一笔专项贷款。为了确保资金能够尽快到位,该行客户经理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连续几晚加班审核资料、优化流程。最终,这笔贷款快速获批,王老板得以顺利开展品牌推广和线上销售业务。如今,王老板的产品销量节节攀升,收入也越来越可观。

无论是李其杰还是王老板,他们都对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服务赞不绝口。“他们的效率真的很高,该行客户经理总是随叫随到,而且处理事情特别快。”李其杰感慨地说。这种高效的服务不仅仅体现在贷款审批的速度上,更体现在日常的支持中。

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可以看出,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不仅仅是提供资金支持,更是通过贴心、高效的服务,真正帮助松林镇的老榆木家具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未来,临清沪农商村镇银行将持续与当地乡村企业、广大农户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在这个过程中,该行每一位客户经理的努力都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机遇。(张超杰、唐文敬、李劲)

(责任编辑:罗芳菲\贾伟(实习生)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