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阳新闻网2025-04-28 18:10:41
在山东省制造业年产值突破2.5万亿的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却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2023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高启龙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省级立项,通过“大师领衔、校企联动”的创新模式,两年内实现教师双师比例100%,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23.5%,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破局:从产业需求到教育变革
随着“职教20条”深入推进,山东省制造业1.2万家企业面临技术人才结构性短缺。2023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选拔优秀教师团队联合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创了“大师引领、产教协调、项目驱动、成果转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模式。这一破局之举,直指三大痛点:师资实践能力薄弱、教学内容与产业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创新:四位一体育人生态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性。在组织架构方面,工作室实行“大师领衔、企业主导、学校协同、团队运作”的模式。企业的技能大师负责整体规划和资源统筹、企业是师资队伍锻造的主阵地,学校协同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组建由企业大师、学校教师、企业高技能人员组成的多元化团队。这种组织架构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在运行机制上,工作室采用“师徒结对、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成果导向”的方式。企业师傅为徒弟(学校教师)制定培训计划,通过承接企业真实项目,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让工作室成员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培训、学习和成长。同时,工作室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项目进展、人才培养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工作室高效运行。此外,工作室还注重文化建设,营造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氛围,培养老师、学生的工匠精神。
保障体系方面构建了“三保障三机制”。三保障为:政策保障,出台了《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22项权责;经费保障,形成“财政拨款+企业资助+成果转化”多元投入,年均经费超100万元;资源保障,建成1000㎡实训基地,配备价值500万元设备。三机制:运行机制,周例会、月汇报、学期考核,累计召开专题会议8次;激励机制,设立1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发放创新奖励10人次);发展机制,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银行,累计认定企业实践学分326分。
成效:数据背后的职教突围
锤炼师资。形成“大师引领、分层培养、多元发展”的教师成长路径,双师比例从68%提升至100%。通过与技能大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教师年均企业实践300小时,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许多教师在参与工作室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专业知识,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两年的建设周期,工作室培养了省优秀教师、高校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技术能手等6人,全部持有技师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有成员均为省级“双师型”教师,其中高级双师7人,中级双师4人。教师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师教师赛等比赛20余项,获奖10项。工作室成员青年教师邢伟伟通过参与工作室高性能铁氧体材料磁芯研发项目,极大提升了研发能力,2024年获评“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更将实战经验转化为生产性典型案例教学项目,实现从理论教师到产业专家的蜕变。
学生增值。工作室通过真实项目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生在两年的建设期中,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80余人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获得铜奖两项,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先后。同时,工作室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4级校企订单班学生刘泽辛,自主研发新形态无人机,改善了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提升了无人机的性能。并参加技能兴鲁无人机驾驶员固定翼救援好迫降两项比赛,获得两个一等奖。2025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5860元,高于全省同专业23.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满意度达96.8%。
校企共赢。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和深入。企业不仅为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项目,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开发,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同时,工作室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30场次,培训鉴定500余人,企业满意度100%,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工作室承接的企业技术攻关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100余万元,显著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此外,工作室还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为产业工人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技能提升机会,为区域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工作室建设,学校先后修订完善了学校15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全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善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标准。建立的“工作室+产业学院”协同模式,带动学校建设的5个产业学院创新协调发展。第三方评估显示,合作企业对工作室满意度达92.7%,毕业生雇主满意度提升至94.1%,家长对培养模式认可度达98.5%。
启示:可复制的职教改革样本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高启龙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模式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组织架构、创新运行机制和完善保障措施,工作室有效整合了校内外资源,形成了协同育人合力。实践证明,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学院内涵式发展。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长效运行机制、评价体系以及在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中的适应性等问题,为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模式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谢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