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

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防灾减灾注入新动能

来源:民生网2025-07-17 10:47:44

7月14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文认定了2025年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该重点实验室由重庆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联手打造,致力于研究如何运用更智能的技术,精准预报暴雨、高温等致灾天气,帮重庆这样的超大城市更好地防灾减灾。

重点实验室要做什么?

重庆地形复杂,山多雾多,给天气预报增加了诸多难度。重点实验室会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整合卫星、雷达等观测数据,让预报模型更准。如何用人工智能提升计算效率,更快给出暴雨、高温等预警。如何预判内涝、山洪等极端天气引发的灾难。

最终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气象研究基地,培养专业人才,让重庆的灾害防御更精准。

如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键在于数智技术创新发展。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打造“算力支撑—智能应用—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的完整创新链条。

重点实验室通过攻关高分辨率区域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该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闭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力。

通过研究更先进的天气预报技术,不仅能让气象灾害防御更自主可控,还能推动数智技术从“算得快”到“用得好”,助力超大城市治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帮成渝地区更好地发展。

具体解决哪些难题?

重点实验室会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一是致灾天气数值预报技术与可预报性研究,让天气预报模型更准。重庆地形复杂,山和大气、地面和空气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天气。重点实验室会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模型,整合卫星、雷达数据,建立快速更新的预报系统,让“几点下、下多大、下在哪”的预报更精准。

二是人工智能与数值预报融合技术研究,让人工智能和数值模型结合得更好。人工智能运算速度快,能抓住天气变化的复杂规律。重点实验室将构建“区域-局地”一体化的0-12小时强降水智能预报模型,同时搞清楚AI为何能做出这样的预报(即“物理可解释性”),让AI和传统预报模型取长补短。

三是致灾天气形成机理与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研究,搞清楚极端天气的“脾气”,提前预警风险。重庆80%的城镇依山傍水,一场暴雨可能引发内涝、山洪。重点实验室拟利用西南地区“天-空-地”多源气象观测数据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数据,厘清复杂地形下致灾天气精细结构,解析其形成机理,为进一步发展气象风险预警技术提供天气学理论基础。利用气象、水文、地质、林业等跨行业、跨部门数据,以及承灾体信息、社会经济、公共卫生等数据,发展人工智能和物理模型耦合的灾害风险预警技术,建立分场景的灾害风险预警系统,提前预判哪些地方可能受灾,给出分场景的风险预警,比如“某路段可能内涝”“某河段可能有山洪风险”。

有了这个重点实验室,未来重庆应对极端天气会更有了底气,居民的生活也会更有保障,还能为成渝地区的发展添一份科技力量。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