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7-19 22:09:26
7月13日,由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主办的图书《解码新时代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研讨会暨捐赠仪式,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举行。
本次活动以“人才下沉、技术下乡、智慧赋能”为核心,通过校地合作模式深化高校与地方资源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动全国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推动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助力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
聚焦理论实践融合,共话乡村现代化路径
研讨会上,乡村振兴领域专家与脱贫攻坚先锋模范齐聚一堂,围绕图书《解码新时代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展开深度对话。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余爱水指出,该书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抓住了“新时代”和“现代化”两个关键,生动诠释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安居区提升乡村产业、建设、治理水平,三产、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行政人事司司长司树杰强调,该书通过“理论体系+实践案例”双轮驱动,系统梳理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创新理论模型引领,多维破解振兴难题
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周志懿重点解析了书中提出的“五维共振”理论模型,认为其通过经济、文化、生态、治理、组织五大维度的协同创新,构建了乡村现代化的系统性框架。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解码新时代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作者刘晓山分享了创作初衷和核心观点,并详细解读了书中的1条鲜明主线、5个重要概述、7篇阐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文章、9项振兴课题、23个学习案例,分享了如何通过田野调查提炼可复制的乡村发展模式。
中央党校研究员、原研究室一级巡视员、副主任曾业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导、健康服务创新与设计研究所所长王国胜等专家学者对本书出版的意义价值给予评价,认为本书通过“田野调查+政策解读”的双重视角,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的科学方法、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体现了坚定的农民立场,更以前瞻性眼光勾勒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
产教融合激活资源,联盟聚力长效赋能
活动中,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和书中案例代表潘建章、闻彬军、胡业勇、郑伟结合文旅融合、品牌打造等实践,探讨了龙头企业带动乡村发展的多元路径。大家表示企业龙头与产业带头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量,应充分立足自身特色,通过文旅融合、品牌打造、人才培养、产业带动、技术培训等方式,有效激活乡村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悉,《解码新时代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一书由新华出版社,作为2024年度重点时政类图书出版,全书共35万字。会上,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向安居区捐赠了该批书籍。
本次活动的举办,是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发挥平台优势、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联盟通过组织此类高层次、接地气的研讨活动,不仅将前沿理论与鲜活实践紧密结合,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的使命。未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将继续扮演好“智囊团”和“连接器”的角色,持续推动高校资源服务乡村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