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评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电话手表在校需规范而非禁止

来源:广州日报2025-08-31 11:09:26

日前,有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电话手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会造成负面影响,建议教育局禁止中小学生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到学校。

家长的忧心,可以理解。一块“手机化”的电话手表,从视频通话到社交娱乐,多种功能傍身,可下载的App多达数十款,的确容易令孩子沉迷其中,甚至成为部分学生攀比炫耀的“新道具”。正因如此,一些家长隔空“喊话”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出台一些禁令,从源头阻断电话手表“进校园”。

但我们不能忽视,电话手表也在许多场景中扮演着“安全守护者”的角色。比如,实时定位、紧急呼叫、即时联络,这些功能为不少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提供了安全保障。其实,管理和引导比“一禁了之”更加契合家长的普遍期待。完全“一禁了之”,看似干脆,实则可能切断了亲子之间必要的安全连接。

事实上,教育部早已明确“有限带入校园、禁止进课堂”的手机管理原则,其核心正是“分类管理、疏堵结合”,既维护校园秩序,也尊重实际需求。落实该政策的关键,在于家校之间各尽其责、协同配合,而不是彼此推诿、相互“甩锅”,或依赖政策单向“出手”。

教育主管部门要细化校园智能终端产品管理指引,督导学校落实统一保管、分类管理,避免放任失管或一刀切禁止。家长则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与孩子共同制定和遵守电话手表的“使用公约”。

电话手表终究只是一件工具。它的利与弊,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善用。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达成共识、同向而行,才能让科技产品真正为成长护航,而不是变成伤害孩子的“电子利刃”。 (丹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