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一个普通人的最后背影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22 17:33:31

新华社记者 陈凯星 周 强 陆 浩

35年的生命短旅定格在一次舍己救人的壮举——当人们试图还原一个“联防小哥”的人生轨迹时,发现他留给社会的多是背影。

8月6日,雨中街巷,他背对镜头,右手里的伞斜向左肩,头微微仰着,望向山边的一片房屋。他身着一件普通的黑色治安联防制服,醒目的是左臂上的红袖章,上面写着“广州街坊”。

这张随手抓拍的照片,记录下广州白云区大源村治安联防队员汤伟鹏最后的背影。十几分钟后,山体垮塌,他被泥石掩埋。

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他做出了人生的最后抉择——奋力一推,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伴。就在这一天清晨,汤伟鹏和他的同伴们还成功转移了83位村民。

他被救出时还是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找到汤伟鹏遗体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了。

救援人员发现,他被倒塌的墙体推了数米远,仍保持站立的姿势。“在一抹灰色的废墟中,他手臂上‘广州街坊’的红袖章分外显眼。”大源街道党工委书记鲍晓玲说。

8月6日清晨7时50分,他刚忙活了一夜,交接班时,电话响起——大源村颐雅苑后山出现险情。“他马上就可以回家,却二话不说留了下来。”同事李承辉回忆道,这种“二话不说”正是汤伟鹏的工作常态。

他抓起雨伞就往外冲,留下一个匆匆消失在雨幕里的背影。

抵近后,山体垮塌征兆明显,危如累卵。那一天,广州最大降水量近200毫米。伴随着暴雨,一股黄泥水从山体向居民楼冲过来。来不及多想,汤伟鹏和同伴不顾危险地冲向最可能发生垮塌的最后一排房子。

短短30分钟内,83名村民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不少村民心有余悸,“如果不是他们挨家挨户地敲门,我们也被埋在那里了。”

8时30分许,山体“轰”地一声,泥石流朝着居民的房子汹涌袭来。

“快走!”也许是出于本能,汤伟鹏大喊一声,用尽全力将同行的大源街道办的彭志良推向安全区域。刹那间,轰然倒塌的房屋将他掩埋。

“当时,伟鹏站的位置更靠里面,我站得靠外面一点,他推了我一把,我就摔到外面去了。”被救的同伴彭志良说,“爬出来回头一看,已是一片废墟。”

躺在病床上的彭志良哽咽着回忆,这一推,就是生死两隔。

参与现场救援的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张锐也红了眼眶:“干了一辈子,见多了生死,可这一幕,怎么也忘不掉。”

他的背影,从来都是平凡的样子

翻开治安联防队的工作记录本,里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

每当有村民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时,他总是很平淡地说:“这有什么的,都是街坊。”

在他们的工作群里留存着这样一张照片:汤伟鹏侧背对着镜头,站在过膝的水中,正徒手掏下水井口堵的杂物。

同事们回忆说,今年6月的一次强降雨,大源村因排水堵塞积水,汽车拥堵超1公里。

已近凌晨,汤伟鹏到达现场后,眼看雨越来越大,他索性脱了鞋,光着脚蹚水,用手一点一点掏堵塞的垃圾。

事后有人说:“这哪是你的活儿啊,你报告一下就行。”他却笑了笑说:“这哪来得及,再等,车都泡坏了。”

在亲人眼里,他只是个孝顺顾家的大孩子。

现在一闭上眼就是他在厨房做饭的背影——妻子姚桂枝说,他休息时,总爱系上围裙,炖汤炒菜。能看着家人大口吃饭,他挺知足的。

这个背影,也曾有过梦想。

初入社会,汤伟鹏也曾出去闯荡过,但几年前母亲生了一场重病,身体半瘫痪了。他辞了工作,回到村里,风雨无阻送母亲去医院检查、细心陪床,做按摩做康复,母亲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为了照顾家方便,他在家门口做起了“联防小哥”,此后街坊们常看到他在村里巡逻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也算是“子承父业”。

父亲汤秋添在联防队干了20多年,常带着年幼的汤伟鹏去巡逻。

“他八九岁时,我还在队里。抓了小偷回来讲给孩子们听,伟鹏眼睛亮亮的。”汤秋添说,“只是没想到后来伟鹏也进治安联防队了,更没想到……”

他留给我的是厚实的背影

“我和他并不熟悉,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背影挺厚实的。”彭志良说。

彭志良是被汤伟鹏一把推开的获救者,现在是当地街道办的副主任,也是带领大源村实现由乱到治的首任驻村第一书记。

大源村是广州最大的城中村,曾因脏乱差被列为重点整治村。“村里形象的根本转变,始于制度重构与干部的率先垂范。”大源村党委书记贺冬贵说。

2018年至2020年,在法院工作的彭志良由白云区委派驻大源村做首任驻村第一书记。为破解难题,他与同事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规范队伍管理、走实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也让群众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主力军。

2020年7月起,彭志良任大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分管三防工作,每逢大雨或台风强降雨,他都带队值守巡查,事发前一日仍多次强调风险排查,直至8月6日事发当天凌晨仍在指挥应急响应。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样才能带动群众参与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贺冬贵说,在干部带领下,大源村一步步从“矛盾聚集地”成功转型为安全有序的示范社区。

一位村民感慨:“以前只觉得他们是例行巡逻,现在知道了,他们能调解纠纷、能扑灭火灾,甚至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大源村驻村第一书记姜德光说,过去村民“有事就打110”,现在有事第一个就找“联防小哥”,找网格员,不少村民也主动注册成为志愿者。

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太平表示,这种转变是以汤伟鹏为代表的“联防小哥”们用汗水与牺牲换来的,也是近年来广州市委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成果。

…………

汤伟鹏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在社会引起反响——

“没有惊天的壮举,只有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致敬英雄!”

“我们一家7口人的命都是他们救回来的。”

两万一千多条悼念留言汇入珠江,涌起暖流。

广州有约2500万的超大规模实时人口,社会治理难度大。近年来,广州以党建为引领,建立起了一支名为“广州街坊”的群防群治队伍。汤伟鹏正是其中一员。

2021年5月以来,包括治安联防队员在内的“广州街坊”成功协助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广州治安联防队员中涌现出21名见义勇为个人,而在广东数百万群防群治人员中,汤伟鹏是在应急抢险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人。

白云区委书记洪谦说,汤伟鹏的英勇事迹,体现了凡人壮举,彰显了“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

汤伟鹏的背影里,一首老歌在联防队员中传唱:“蓦然回首你仍在浪漫红尘中……”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2日 第 06 版)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